刚刚结束通话。
来电显示一位求助者的电话,一接通那头就说:阿姨,你开导开导我吧,我想死……
问: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
答:从上初中开始……
问:刚才发生什么了?
答:不知道……
(来电的是一名初中生,因跟班主任严重对抗导致情绪不稳而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已做过二次咨询。)
问:昨天跟爸爸出去玩很开心是不是?
答:是……
问:今早吃的什么?
答:没吃……
问:今天都干什么了?
答:什么也没干……
问:没去上学?
答:没去……
问:今天在家一天?还有谁在家?
答:爸爸……
问:中午吃的什么?
答:包子……
问:谁买的?
答:妈妈……
问:你吃了几个?
答:三个……
问:什么什么馅儿?
答:肉馅儿……
问:妈妈吃几个?
答:二个
问:是爸爸还是妈妈让你烦了?
答:他俩都让我烦……
问:他俩一定是说什么了,说到什么的时候你烦了?
答:叨叨我割手腕,我就那次,现在也没再……
问:谁也不愿意别人提及自己过去不快的经历。我理解你‘’那次”只是一时心烦,年龄还小,还没学会如何排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只是采取了不恰当宣泄方式而已,这种不恰当方式吓到了老师和父母,是不是?
答:是……
问:其实刚才说的“想死”,只不过是又被心烦后,一种焦躁情绪的极端表达是不是?你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死”对你意味着什么,只不过想表达内心的恨、极端、没有余地,是不是?其实是一种情绪,并非真正意义的“死”,又被老师父母误解,是不是?
答:……
问:是不是?
答:是吧?……
问:其实你们老班(对班主任的称呼)尽管是成人,她的心理年龄还没有发展到非常成熟阶段,表现之一就是跟你“治气”。她首先是一个人,凡是人就有优点也有缺点,她的优点时数学比你好,你只要跟她学好数学就是“赚了”,能不能同意我的说法?
答:嗯……
…………
30分钟后,情绪好转,“心理舒服”了。电话挂断一会儿,妈妈高兴的来电“鹏鹏告诉我,妈妈我刚才心情不好”……
属不属于‘’危机干预”?
此案例,我使用更多的是理解(共情)、支持、安慰、陪伴,唤起来电者的“依附本能”:“心理咨询师如果协助求助者唤起自己的依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理解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一个人一旦把自己融入群体之中,一旦理解到自己与他人这层关系,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冲突、恢复人际平静的关键。”——《心理咨询师》三级教材
复习求助者的的四个条件:有心理学头脑、能够承受情感冲击、有发展人际关系能力、有改变动机。
算是作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