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
古风课作业|《劳山道士》读后感

古风课作业|《劳山道士》读后感

作者: 勾漏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16:50 被阅读0次

跟九思老师已学习了几节古风文写作课,按本次作业要求,认真地读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劳山道士》一文。

故事大意:一位世家子弟王七,慕名往崂山寻师学道术。恰好如愿碰到一位老道士,便跟随左右。但道士只让他砍了一个月的柴。就在想打道回府时,有一晚上见道士展示了几样很厉害的法术,又下了决心留下来。结果,再砍了一个月的柴,道士依然什么也没教。王七便辞别回家,临行前求道士教了一招“穿墙过壁”术。在道观用了一次成功了,高兴地回家。结果在向妻子炫耀时,法术失灵了,额上撞起了个大包。

从语言上看,这是文言文写成的文章,简洁,生动,还运用了典故。虽然还得借助词语解释才能完全理解文字意思。但在我心里,还是为古文的魅力点个赞的。短短几百字,就写了一个颇为可笑的故事,情节还有曲折起伏,很难得呢。

从结构上看,正文5段,编后语一段。算是依时间顺序的线性结构。第一段介绍人物及缘由;第二段是发展,砍柴累了想回家;第三段是小高潮,在道观和一帮师兄弟们看着师傅与客人展示法术。字数不多,描写了四种令人称奇的法术:剪纸作月,亮如白昼;一壶酒,众人怎么倒都倒不完;一根筷子化作嫦娥来献歌舞;吃着饭的宾客三人连桌子都能进到剪纸做的月亮之中。第四段是承和伏,再砍一个月柴受不了苦决定回家,临行前学会了一招“穿墙过壁术”。第五段是高潮及结局,在家中卖弄法术却失败了。

从修辞手法上,文章应用比喻比较多,如“剪纸如镜”,“其声清越,烈如箫管”,“虚若无物”,“额上坟起,如巨卵焉”等。也有借喻及引用典故,如“喜疢毒而畏药石”,“舐痈吮痔者”等。

读完文章,蒲松龄在末尾写的话,也很有感触。“当今世上的王七可是不少呢。”是啊,法术谁不想学,可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好的东西,没有那么容易掌握在手的。如果有,也许就是个骗人的鬼话。如果不想吃苦,又想投机取巧拿在手里,很容易变成王七这样,在沾沾自喜的表演中失灵了。好事多磨是古今不变的真理,我们还是少相信一些奇迹吧。包括现在网上宣扬的各种快速之术,很多,也只不过是文中的“穿墙过壁术”罢了。

不过,对于结尾,也还略有不太明白之意。原文: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似乎是笑一个喜欢别人阿谀奉承不听忠言劝谏的官员(或其他人),等着看他的好戏。这和故事本意似乎有点距离。不过,也有可能是自己理解有误,待今后有所感再来补充吧。

相关文章

  • 聊斋志异 泛读5

    第五回 劳山道士 劳山有道士,农夫预升仙。虔心扣山门,道士劝还归。农夫惊问状,道士言极苦。农夫捧心窝,诚信立大志。...

  • 从劳山道士说起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劳山道士》讲了富家子王生求道的故事:王生听说劳山多仙人,便带着行李去学道,拜...

  • 《劳山道士》译文

    故事概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过分注重结果;坚持自己的选择,但不过分执着;从绝望中找寻希望,从寂寥中学会仰望。一...

  • 2.1劳山道士

    邑有王生,排行老七,故家子。少年仰慕道术,听闻劳山多仙人,背着书籍前往游玩。登一山顶,有一道观庙宇甚是幽僻,有一道...

  • 聊聊斋,谈移情性痊愈之《劳山道士》

    聊聊斋,谈移情性痊愈之《劳山道士》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劳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

  • 古文轻译版《聊斋志异•崂山道士》第016篇

    《崂山道士》古文轻译说明 《聊斋》中原名为《劳山道士》,轻译后,按例改为《崂山道士》。 千难万难不离...

  • 道士山

    黑龙江省镜泊湖南部有一处景点,名叫“道士山”。实际上是一座岛屿,是一山峦兀立镜泊湖中,几乎高出水面七十八米。而在建...

  • 东来客栈

    红日初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晨,老道士带着小道士下了山。 小道士:师傅,此去为何? 老道士:收妖! 生意向来...

  • 「白话聊斋」22 劳山道士

  • 微课作业——古风人物

    一直很喜欢古风素描,诗意清雅,像一阕韵致悠远的宋词。恰逢擅长古风的云尘老师要开微课,果断参与了。感谢老师细致的讲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风课作业|《劳山道士》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df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