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老百姓要被《人民日报》点名有多难?14亿分之一的概率呀,比中500万大乐透难多了。但是,年近古稀的马保国马大师就轻易做到了,尽管他是被党报点名批评,可谓洋相出尽。但,对他来说那也是“出名”呀。有的人要的就是那种效果。
就连党报都看不下去了,说明娱乐过了头,已经触碰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再下一步就是公然招摇撞骗,要被收拾了。党报不仅点了马的大名,还特意配了个大大的“丑”字,里面密布着马的“金句”。舆论的风向标已经在那里,其他媒体你们自己看着办,B站等新媒体平台纷纷表示要对有关马的视频进行严格审查。可见,马的表演真的该收场了,否则就要吃不了兜着走,稍微有点警觉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我想,马大师从此可以淡出江湖,安心地在家练习他的绝招--“闪电五连鞭”了。
眼看着马大师在江湖出现,眼看着马大师在网络爆红,眼看着马大师落幕退隐。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如同马大师“出神入化”的神功。江湖总是这样,冷不丁冒出个“大侠”出来闹腾一阵子,不久就会销声匿迹,然后又会有新的网红冒出头来。
如果马大师见好就收,从此不再过问江湖事,那么现在可以对他做“盖棺定论”。从马大师5月份在短短的30秒钟内被连续击倒3次,到现在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评论算是第四次将他击倒。在常人看来,马大师尽管嘴上功夫了得,但他自诩的“武功造诣”可笑之极,在赛事面前一败涂地,底裤都输了个精光。
马大师以70高龄去挑战“年轻人”,身体素质都摆在那里,当然是有点以卵击石不自量力,虽然他常常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身份自居。
抛开功夫的胜败不论,我们如果从马大师一开始的行为动机去看,其实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可能就不在打赢比赛,而是要通过赛事制造热点,引爆网络,从而收获人气,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从这点去思考,我们反而觉得,马大师是个“超级大赢家”,他的“智慧”与“心理素质”都让我们自愧不如。
注意力经济时代,在30秒钟内连续三次被击倒,就已经是个“奇迹”,也注定他会因此被广泛关注。随后,大师更是能顺势而为,将成功学,厚黑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一系列知识的精华在短短的半年内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成就了他的“功与名”,从而使他迅速大红大紫,成为风头无二的超级流量明星。成为明星之后,其他的一切不都随之而来了吗?!
马掌门并非那种依靠传武取胜的名门正派人物,这点他肯定十分清楚,凭他的实力和对传武的悟性,再增加一百年功力恐怕也还是白给。所以,他剑走偏锋,借传武之名行网红之实,凭借一系列雷人的语言和各种丑陋的表演一炮走红后一发不可收拾,鼎鼎大名响彻媒体。我们看过大师过去的经历就知道,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经济,而非传承武学。他走红后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营销自己,不断制造爆点,把自己推向新的高度,达到出名和获利的目的。70岁的人了,他需要名垂青史吗?并不,他只要过得实在,活在当下,名利双收,就ok了。
那个在半分钟內将马掌门连续三次击倒,不讲武德的年轻人又是谁?虽然他当时凭借较高的技能取得了身体搏斗方面一时的胜利,那一刻他赢了。5月份过去才不过半年时间,我们能有几个人记得那位KO马大师的“侠士”姓甚名谁?又有哪个媒体对他持续的关注与深入的报导?没有,这位“大侠”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他虽然赢了,但也败了。赢在技能,败在营销。反观被我们当作笑料的马大师,虽然当众出糗,差点下不了台。大师终究是大师,他临危不乱,因势利导,将坏事成功转化为“好事”,进行了一次绝妙的自我营销,把他的人生也推向了新的“巅峰”。
对于普通人,当众出丑或者出美都不重要,关键是要出名,出了名走了红说不定就够你受用半辈子的。从最初的网红到最新的网红,莫不如是。当他的身体倒下去的那一刻,他的“名气”可是的的确确“蹭蹭”地蹿升起来了。设法走红才是最重要的,经济效益才是网红们的终极目的。你用怎样的方式并不重要,只要能得到关注,得到认可,你就是大赢家。
不要跟我谈情怀,数字经济时代,流量才是真正的王道。你在关注人家的笑话,他在关注自己的点击率,浏览量。你在欣赏他倒下去的姿势是否“优美”?他在想,我的人气是否可以持续爆棚?倒下去的人以一种常人难以接受的,近乎受辱的方式赢得了人人都想要的那些,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差距,意识形态方面的,你跟他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更没有资格去取笑人家。你去笑话他,去消费他,正是他需要的,中了他为你设下的圈套。他数着钱,手在发抖。我们还在对他的槽点津津乐道,不知疲倦。
最后还是希望大师“耗子尾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