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23:27 被阅读0次

王阳明是心学的创始人,他的“慎独”也就是他的致良知思想,也即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知行合一。慎独是在《大学》《中庸》中最早提出的,是指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也即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的地方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注重道德修养。二者共同处在于强调自身的自律性,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曾国藩在临终之时,曾经留下一篇遗嘱,以教导自己的后辈,其中一共列了四条,第一条就提到了 “慎独 ”,我们看下原文: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在这里,曾国藩先生将 “慎独”定位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其重视程度之高,发人深省。曾国藩是从“人无一内愧之事”的角度来看待“慎独”的,只有“内省不疚”,才能让“此心常快足宽平”。

所谓的生命历程,实质上不过是心的体验历程,能有一种准则可以将此心安置在一种 “常快足宽平”的境地,这种准则足以成为一生遵守不渝的圭臬,这个圭臬正是“慎独”。

阳明先生对 “慎独”的解释,他首先认为,人无论是密室独处,还是处于闹市通衢,你心中的“知”都是你自己的“独知”,并不是说你处于热闹的境地,就可以有别人来代替你去“知”。

点破这一层,才能显现出个体的“知”的独立性和可贵性,换用一种诗性的语言来描述,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孤独而高贵的,因为每一个心灵都主宰着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的坐止起息,而每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不过语言说得再精巧华美,也不如让人反躬自省到自己内心上来得切实,如果我们肯静下细思,会领悟到阳明这里所表达的意思,社会的礼俗,外在的规章制度,充其量可以限制约束人的外在行为,但是你内心真正的意念,只有你自己知道,人在面对自己心中的念头时,真的是掩无可掩,逃无可逃,避无可必,而“慎独”所“慎”的正是这个自己独知独见的心中意念。

人只要是在清醒的状态,心中就会持续不断产生意念。人的这种心体状态,很像那些流淌不息的河流,前念刚灭,后念又生,心中断然不会有什么真空期,这种景况,空说无用,大家还是自己体验一下自己的心体。看能否做到在清醒时保持心中什么念头都没有。

相关文章

  • 慎独,慎独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领导首先讲的就是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反复强调两个字:慎...

  • 慎独

    一早看见一篇文章慎独,没反应过来不知道慎独是什么意思,阅读后才知慎独原来是比自律更高级的独处,慎独:慎独是无论何时...

  • 每日一句

    慎独的人往往拥有能力,慎独是他能力的自信。

  • 选书

    看了些挑动情欲的书,做了一件错事,选书如选友,慎之又慎。慎独,慎独,慎独

  • 坚持慎独

    图片 有人说慎独就慎独吧,为什么还要坚持慎独? 慎独一词,我第一次接触还是读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 朱先生的种种...

  • 2018-03-23

    慎独

  • 2017-11-15

    慎独

  • 有感

    慎独!!!

  • 2019-12-23

    慎独

  • 慎独

    慎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慎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zo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