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是我喜欢却又不喜欢的一门课。
不喜欢,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备课太难了,一篇文章,劲往哪里使?如何拓展?拓展到什么程度?不好把握。往往备好了课,上着上着,就跑偏了好多——有时因为某位同学的一句回答,有时因为课文哪个词语,不知不觉的,就“溜课”了。且不说听说读写,很多时候即兴说唱表演一番也是可能的。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往往计划一节课讲完,两节,三节甚至都拖不完。
说喜欢,也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以我教数学课对比,数学课简直不是课——内容单一,讲练结合,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语文课可太有意思了。融入天文、地理、美术、音乐、历史等学科知识不说,戏曲、建筑、书法、口才更是应有尽有。音韵、节奏、结构等汇入多种元素,无所不有其极。没有重复的两节语文课,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新鲜劲。
就拿今天三节语文课来说吧。第一节学习《京剧趣谈》,马鞭和亮相到底是怎么回事?京剧魅力究竟如何?很难从字里行间探究,所以,第二节,我安排了戏曲欣赏课。黄梅戏、京剧、越调、豫剧等,名家明段,谁说孩子们不喜欢戏剧?《拾玉镯》中,那个丫鬟搓麻绳、纳鞋底,将化实为虚,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三岔口》中,两位武生的对打,可真是“风雨不透”!豫剧《抬花轿》,周凤莲和四位轿夫在抬花轿的路程中,有笑有闹,有惊有喜,同学无不抚掌大笑,以为妙绝!
第三节课,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一调查才发现,六年级学生对书法名家名作知道的太少了。那就讲一讲!欣赏一下!于是,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宋徽宗、毛泽东等书法作品纷纷亮相。学生得到了艺术熏陶,收获不比分析词语少呢!
所以,取舍难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