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央王朝骑兵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央王朝的鼎盛时期。
历史的背景是:胡人竞相进入中原,割据连年,战祸频繁,盗匪成群。
百姓为求自保,只能相互团结,于是纷纷立堡垒,树高寨,人人习练弓刀,民风剽悍。
诸多世家门阀为倾尽全力发展私兵。
这些部曲,私兵不仅数量多,而且装备好(大量重装甲骑兵),连年征战,将士凶悍。
大量胡人融入汉族,也使汉民族勇悍之气顿增。
唐前期,继承了这种开放勇敢的民风。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在陇右监牧,这是唐军最早的骑兵基础。
唐朝注意吸取前朝教训,讲究养马方法,还常常向北方游牧民族买良种马以杂交,马匹更是健壮。
李渊起兵太原,得突厥2000匹马,隋马3000匹。
自贞观至麟德,有马七十万零六千匹。
凡征战用马,皆挑选好马,务必精壮。
由于养马,用马均出色,唐军战马突厥西域的马毫不逊色,
马政是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基础。
因此,唐代骑兵力量,胜过以往。
唐在前期开边战争中,尤其是是太宗时期,施行以夷制夷的策略。
每次战争大多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出兵支持或后勤支援,而且唐兵骁勇善战,每战多胜,所获也多,因而官马数量不减反增。
唐代军制为府兵制,军府散归全国各地,称为卫府,战时奉调集结出征,边境重镇有边兵,也是府兵轮番征调。
到军中服役时,须自带兵器粮食衣物马匹等。
由于民间养马盛行,故军中不缺马。
即使是步军,也配备大量马匹,所以唐军行进速度很快。
骑兵短兵,全部用刀(指挥官或用剑),长兵流行用马槊(矛长1丈8尺者为槊),也有用斧的,如程知节(程咬金),远战用弓弩。
在强调机动作战和进攻的突然性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唐初战争中经常使用行动迅速的轻骑兵进行出敌不意的远程奔袭。
630年,名将李靖率军进攻东突厥,趁其不备,突然以三千骑兵”夜袭定襄”,大败突厥。
不久,又趁唐俭等前往突厥牙帐慰抚时,”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一举歼灭突厥主力。
唐太宗李世民在战斗中就非常注意寻找敌人的弱点,以己之强当敌之弱,不简单地以硬碰斗力与敌人决胜负,而是以机动、速度来寻找和创造战机。
李世民曾说自己“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
他往往先以轻骑兵实施敌前侦察,寻找敌人的弱点,然后适时加以攻击。如虎牢之战中。
“世民命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建德阵西驰而南上,戒之曰,。贼若不动,尔宜引归,动则引兵东出。。士及至阵前,阵果动,世民曰,。可击矣。”
于是率轻骑兵猛扑窦建德军的总指挥部。
有时他以轻骑兵迂回敌军阵后,攻其侧背,配合正面形成夹攻,有时直接从敌军薄弱部分突入,贯穿敌阵,然后从其背后再次冲入,反复冲杀,把敌阵搅得大乱,使敌军指挥失灵,陷于崩溃。
典型以局部胜利带动全局胜利。
如在击败窦建德的虎牢之战中他就是亲率轻骑直冲敌阵。
其部下李道玄“挺身陷阵,直出其后,复突阵而归,再入再出,飞矢集其身如猬毛”,李世民“给以副马,使从己”,并亲率史大柰、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卷起旗帜贯穿敌阵,在窦军阵后”张唐旗帜,建德将士顾见之,大溃”
最后,窦建德也因伤被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