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暗光文化☆坚持写读书
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作者: 木末相看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15:40 被阅读576次

(一)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寂寞

泡书店时,翻到一本松浦弥太郎的书,《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在这位据说是“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看来,究竟什么事是不能不去爱的呢,好奇地翻了起来。

竟然是“不安”与“寂寞”,这两种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经常在畏惧这两件事,但是会感到恐惧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这是生而为人的宿命,也是人活着的证据。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这两种情绪,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两种情绪在策动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几乎所有的烦恼,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寂寞”,学会拥抱并珍爱这两件事,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与自我相处。


(二)只要行动,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松浦说,首先绝不能逃避,要坦然接受,承认潜藏在内心的“不安”与“寂寞”。

再进一步,把它们想作是理所当然会出现的情绪,并试着和这两种感觉做朋友。

当它们造访时,不要急着往外面的世界走,而是转而凝视自己的内心,把注意力放到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问题,通过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来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寂寞”。

松浦认为,在各种不安中,最难对付的,是不明所以的不安和寂寞,仿佛置身黑色的云雾之中。

碰到这种情况,松浦会选择行动,因为单是脑袋想,很难消除这种情绪。但只要行动,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持续努力后,就会有新的发现,而新发现往往会对情况有所帮助。


然而,恐惧和不安并不会彻底消失,但是,通过专注于事,毫不懈怠地迈出脚步,一点一点地朝梦想前进,自然而然地,心中那些对明日的不安,对未来的恐惧,也会渐渐消散。

即便它们卷土重来,只要秉持“我不是要解决这件事,只是想调整一下状况”的心态,便能不退却地展开行动。

很多时候,勇气,自信,智慧,能力,都不是从脑袋里产生,而是从我们的脚下涌现。既不松懈,也不过度勉强自己,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在反复的行动中抵达自己的梦想之地。

所谓的全力以赴地过好每一天,实际上就是这个过程的反复。

(三)孤独像一座桥,联结自我与他人

“由孤独而生的不安和寂寞”是一项可能威胁生命的巨大考验。

看似在一起的人群,其实仍是无数个孤独的个体的组合,正像肉眼看来是大红色的纸张,放在校对用的放大镜下看,其实是无数的红点的集合。

人生而孤独,正视这一点,接受人是孤独的事实,便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在美国孑身一人就要被“孤独的不安和寂寞”压垮的松浦,意识到如果不主动打招呼就不会改变境况,开始硬着头皮用蹩脚的英语找人说话,终于在异域他乡交到了朋友。

自己痛饮过孤独这杯酒,才能理解他人醉酒的滋味,也才愿意尝试去和同样怀揣孤独的人干一杯吧。

正因为你是孤独的,你才能与人相遇,建立联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但为了填补心中的空虚而去同别人会面,不断地向外部寻找安慰的做法,难以真正消解内心的孤独。

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才是会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要尝试对自己多一些兴趣和耐心,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好好和自己相处。

当我们不躲避孤独,不欺瞒自己的时候,孤独就是一座桥,向内走,可以联结自我,向外走,可以联结他人。

正如松浦在书的结尾中所说,恐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和你一样,有颗软弱的心,大家都揣着各自的不安和寂寞。如果能够承认自己心中的不安和寂寞,并且拥抱它,珍爱它,你便也能爱其他同样怀抱不安和寂寞的人。

(四)懂得自律的人,更能充分地享受生活

比松浦说出来的道理更令我信服的,是他做出来的事,活出来的人生。

生活中的他,早上五点起床,慢跑一小时;

晚上五点半结束工作,也规定员工每天五点半都要下班,去发现生活的趣味;

不管有多重要的工作,都在七点用晚餐,十点准时休息;

喜欢和朋友相聚,但每个月只安排一到两次会面的时间;

最爱的食物是咖喱饭,但每年规定自己只能吃三次,每次只吃五分饱;

再想看的书,也不会熬夜去读。

因为给自己设下层层限制,所以每次和朋友见面聚餐,就成了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令他充满期待;而如果周日下午有空闲,可以看书看个过瘾,就会感到无比幸福。

这种高度的自律和克制,让他更能享受每一次身处其中的幸福,也让他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眼前的事上,从而以轻松、轻盈的态度,面对内心的不安与寂寞,同时还一点一点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梦想。

他创办了日本最具个性的书店“Cow Books”,只卖真正感动过自己的书以“和客人诚恳地分享这份感动作为工作目的”,努力找回书渐渐失去的人性的温暖和自由的气息;

在41岁接手《生活手帖》后,把“希望当读者翻开杂志任何一页时,都能感受到杂志人制作时的体温和笑脸”作为动力,用对人的态度,来对待这本老牌杂志,让“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创作多本畅销书,《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最糟也最棒的书店》、《100个基本》、《自在的旅行》、《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谢谢你》、《崭新的理所当然》,当然还有我手中的这本,《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如此看来,松浦先生的确是一位很懂生活的男人啊。

相关文章

  • 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一)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寂寞 泡书店时,翻到一本松浦弥太郎的书,《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在这位据说是“日本最懂生活...

  • 2021-02-04

    然后想到了铁杵。 那时候觉得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在才发觉其实只想自己过的更开心更幸福,更享受生活而已,...

  • 对比调和

    生活在什么样的圈子,才能做什么样的人,努力加油(ง •̀_•́)ง

  • 一年换三个城市工作好不好?

    时不时在想,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有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让自己一生都没有遗憾。也在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让自己的人...

  • 诗  | 上错车

    那些永远不会上错车的人, 一定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充分地了解目的地, 充分地计算过行程, 充分地掌握时间, 一如...

  • 周日不更

    周日,不更,放空自己,时间花在生活上 ,随性一些,自在一点,慢下节奏,充分地享受眼前的一景一物所带来的律动与欢欣,...

  • 2018 按照自己意愿继续生活--

    什么样的心态决定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2018年希望自己比2017年更努力一些,享受现在的精彩生活,时光孤寂而精彩。...

  • 《把生活折腾成你想要的样子》:你努力的样子就是生活给你的回报

    生活是一片江湖,需要你自己努力折腾过,才能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有人说生活是享受,有人说生活是努力,...

  • 因果

    我相信因果,更相信缘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劝慰自己,其实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也才能吸引身边的人...

  • 取得结果的底层心法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事? 是专注于过程的人,还是紧盯着结果的人? 经过一个月的梳理,我认为,沉浸于享受过程的人更容易...

网友评论

  • 岫知还:写得很棒啊,排版看起来好舒服,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
    木末相看:@我是小行星 多谢鼓励,多交流
  • 地球激励师拉娜:排版、文字、配图,看到了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不仅仅是松浦弥太郎,还有一个严谨的本文作者。
    木末相看:@地球激励师拉娜 多谢鼓励,第一次受到如此全方位的表扬啊:grin::grin::grin:
  • 九九匠:喜欢这样的生活,享受生活,不等于放纵自己。唯有在约束的条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未经历风雨,又怎知彩虹的可贵。不经历坎坷,又怎知生活平凡亦是美。
    木末相看:@在摇曳中奋进 喜欢你的留言!

本文标题: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nd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