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小时候父母对其未来的职业都有这样一个忠告亦或者建议:当老师或者医生吧?或者公务员也行,再不行我要是个事业单位,反正是要求稳定。
因为父母相信:只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人生才可靠,才不会像流浪者一样到处漂。
靠着国家才踏实。
有多少人是被这样的建议捆绑了呢?以前一心上学,在小小县城,眼光小,思路窄。也可以说是当时自媒体没这样发达,不知有很多种学习方式。
高三的志愿里,想来想去,选择了父母的建议。
公职并不意味着一份报纸一杯茶可渡余生。
早些时候,在很多职业求助上都能看到这样的话:我不想过一份报纸一杯茶就能看穿一生的生活。
于是就开始痛苦,开始求助,开始寻求改变。看到他们如此生活的人都在说怎么这么舒服?铁饭碗,没事干,果然是趋之若鹜。
我们不否定有这样的机构存在,比如湖北红某会。可是,毕竟,这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公职人员虽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都尽职尽责。
还有的人说:那当老师多舒服,一年两个寒暑假,普通人哪儿有?今年疫情,全民在家,父母就是老师,你看,带娃儿轻松不?更别说老师平常的备课批改作业,开会,检查,做总结计划,辅导,处理班级事务,值班等各种琐事了。
现在当老师的,学历得够,思想身体素质都得过硬,脑袋都得够有趣幽默,才能吸引住学生。可是,老师的待遇实在是一言难尽。
平时老师忙的团团转,请注意观察,有哪个一线老师是体态臃肿的呢?
为什么有的人当医生?我相信大部分这都是本着一份工作救死扶伤的心愿来的。就像这次疫情,能发挥自己的余力抢救生命的也只有医生护士了。平时,医生护士就更是忙的焦头烂额。

我在小县城的医院人数不多,可是天天都有不少仍然等待着看病的人。去华西医院给父亲看病时,医院更是人满为患,跟大集市上人流量有的一比。
医生是高素质人才,需要相当的智力,耐力和专业度。国家也要投入相当财力。自然,也有个别医生收病人钱财。害群之马哪个群体都有,关键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医生的工作忙碌劳累。几班倒是常事,在手术台旁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碰上难缠的病人,动不动就搭上命。
至于公务员,以前就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国,真正为民办事也人大有人在,执法不是口头禅。
其实,我们更常见的是兢兢业业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人,无论是什么职位,天上不会有掉下来的馅饼。要接住也得有能力。
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勤奋努力的工作,把养家糊口和对工作的热爱都融合在一起,才聚沙成塔,汇水成海,造就生生不息的大中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