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还没等我想好写什么感想时,心中不由得先对作者感慨万千,鲁迅是谁?除了知道他是作家,革命家,写的作品带有批判性,给我的感觉他是正直的有些过分的人以外,还知道些什么呢?关于那个时代的事情,我真的学过么?怎么什么也想不起来啊!
对于电视剧的剧情,电影的角色,演员的姓名、经历,我都能说的比鲁迅的经历多,关于相声,小品或者综艺节目的某些情节,我也通过上文就能想到下文,但是我为什么对于自己应该了解的人物,却一点不了解呢。也许是自己看的文章内容少吧,也许是自己没有那么上进,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许这些情况都有。
连鲁迅都了解的模糊不清的,关于是否存在范爱农这个人更是不知道了,通过查询得知范爱农(1883—1912),对于这个年纪就离世的人,我真的觉得很失落,也许是和自己年龄相近吧。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皇甫庄人。他诞生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三岁丧父,五岁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
关于《范爱农》这篇文章的开头,讲述鲁迅等人在日本留学,通过电报知道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徐锡麟被擒。最后结果是徐锡麟被挖掉心脏,心脏还给恩铭的亲兵炒熟吃掉了。
在同乡会上,对于发电报怒斥满清政府做法的有两个观点,以鲁迅为代表的同意发电报,以范爱农为代表的不同意,认为人都死了,发电报有个屁用。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鲁迅觉得范爱农不是人,老师死了,发个电报还这么胆小,最后通过投票决定还是发电报。
关于写电稿人的问题,两个人又吵了一架,鲁迅认为作为烈士学生的范爱农写正合适,能写出悲壮的感觉,而范爱农认为决定发电报的人写稿才最合适,最后两个人不欢而散,谁都没有写。从那之后,鲁迅认为要革命的话,必须先除掉范爱农这个人。
范爱农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这是鲁迅第一次看到范爱农时对他的印象,也是鲁迅在日本唯一见到范爱农的一次。(两个人的吵架在现在看来很有生活气息,可是徐锡麟却死的那么惨,有种一边是人间,一边是地狱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