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螺。雁韧摄
号角
古时候,当乐器尚缺乏时,乡村的人们,吹的是牛角。闯海的人,则吹角螺。号角这一词汇,或许就是这样来的。
我故乡的少年,曾经用那种包粽子的簕古叶,削去其刺。经过修整之后,卷成哨呐状,满田垌,满山遍野地吹。那种声音,虽然比较单调,也是民间的一种音乐。
聪明的乡村少年,还会自制竹笛和横箫。用青蛙皮或蛇皮,加上竹筒、木棒,制作二胡。那种自娱自乐的景象,总会让人想起,一种诗意的人生,一种牧童倒骑牛背,短笛轻吹的乐趣。
有那更聪明的少年,还会用竹子制成“枪”,用一种叫“酸尾子”的野果,当作子弹,进行野战,巷战,鏖战。你追我赶,兴奋莫名,走甩裤子都不顾,引发更欢快的笑声。
更奇妙的是,他们还会将一种野藤的皮,去了粗糙的表层,用那薄如蝉翼的内层,用修得薄薄的竹篾作成弓状,系于风筝之上,让风一吹,发出一种奇妙的声音,宛如仙女在玉皇大帝的金銮殿上,演奏仙乐一般,妙不可言。而且,风筝愈大,线愈长,放得愈高,就会愈响,愈动听。
现在想来,懵懂少年的一些想法,一些幻想,想象,构思,实际上,就是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苗头,一种雏型。
海螺。雁韧摄
花儿
美丽花儿各自开,蜂蜂蝶蝶自然来。
百样鸟雀百样声,何必随人脚后行?
一个作者,用心读书,用心倾听,将书面表达的语言和人们的口头语言,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自心里自然流露出来,他的诗文,就决不会与别人的雷同。
那些靠从别人的著作,或从度娘处搜罗资料进行写作的人,就是码出千言万语,也难免斧凿留痕,自然没有勇气,直理气壮地说“这是我的著作”。
文有文法,诗有诗律。编辑、转载、辑录、摘录、引用、变化、照抄、撰稿、著作,是各有其意的。掩耳盗铃,偷龙转凤,都蒙不了天下读书人的眼睛,更蒙蔽不了别人的心。
天底下能流通的书,或者流通范围不广,又或秘籍,你能看到的,别人自然也能看到,你读过的,或许别人读得更认真,更仔细。你没有见过,没有读过的,并不代表别人没有见过,读过。尤其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查对更简捷,方便。
写诗文,写帖子,还是用心一点,耐心一点为好。有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是你源自心里的文字,那怕浅一点,短一点,都是你独立完成的,属于你的著作,是你的精神产品。
任何虚名,都不值一哂。唯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才值得你珍惜,值得你引以为豪。
(根据原发于蒋坤元老师的小岛帖子整理)
剑兰花。雁韧摄
黑蝴蝶。雁韧摄
褐色蝴蝶。雁韧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