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
正抱疏桐叶半黄
《葛溪驿》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是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体弱多病总是灯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该诗以“乱”为诗眼,寥寥几笔,写透了秋天的滋味,写尽了作者的家国之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