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画一个太阳的妈妈”,这是我家小朋友年初五时在家里玩画画时冒出的一金句,当时我一听到还是被感染,小小地震撼到了,感觉相当地富有趣味和童真。我们在生活中鲜有听到如此清新、出其不意的话语,以至于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当时,他正在尝试各种颜色画笔和他妈妈随便画着,并且一边画一边还在自言自语。先是画了小熊,接着再画一个小熊妈妈,紧接着画太阳,然后很自然地也在旁边画一个“太阳的妈妈”。“太阳的妈妈”我们成人都知道这是不存在的,太阳作为唯一而存在。这个例子,是不是能够说明我们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被社会化的过程,即是不断被塑造,被刨削的过程呢?这样童趣盎然的话语,想必除了某个诗人也许可以挖掘的到,普通人大众已然早就丧失了如此表达的能力和心境,所以对于此类话语的表达惊诧不已。成年人思维已然都是经过训练并谙熟并束缚于常识之内的,所以对于此类话语表达视为新奇别致。这样的语句表述,算是病句吗?还是诗意般语言?不知又有多少人能与我抱持同样敏感,所以对于此类话语的表达视为童趣。
我总觉得我在中学的语文老师扼杀了我的文学“生命”,直接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她虽然教语文但却缺乏对于语言和文学中何为“美”的判断能力。这个能力决定了自她水平低下始,最终误人子弟而终。当时是初中阶段,我自认的一篇佳作,反而被她评为烂文,并当堂诵读和批评。无疑,这事件对于一个十多岁的男孩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和心理伤害。这事件无异于被扒光赤条条地当众展示在全班面前,情何以堪,颜面无存,幼小的文学生命登时枯萎。
我觉得那个老师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欣赏“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匮乏会带来两个消极后果,其一,担任语文老师没有乐趣、徒然应付工作,职业业绩无从谈起;其二,老师如果成为木桶上最短的且有瑕疵那一块木板,可想而知作为同学们其他的木板的命运将是多么悲惨与无奈。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从《诗经》、唐诗和宋词中间发现美,内心被浸润,只会教条教授考核字、词和语法等,就是贻误子弟,就是不适任。
文学应该是最天马行空让想象力恣意挥洒的人类具有自由表达的不多领域之一。譬如,科幻作家可以大胆设想未来的人类生活和科技;小说家可以在脑海里面绘制鸿篇巨制众多的各种类型不同职业的大戏虽然都是作者本人道听途说来的素材和人生经验;诗人更加是语言高级地使用者的存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为赋新词往往又是为了寻找“灵感”搜肠刮肚、抓心掏肝的。不论小说、诗歌或散文,只有高超的文字方得流传,那里没有平庸的容身之所在。那么,好的文字的共同特质有哪些?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力,所有的艺术都将消失的无影无踪,人类也许只会是灵长类动物物种的存在。具有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才是由灵长类动物转变到生而为人画龙点睛的内在。文学、艺术等等作为人所独享的能力,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为之传承。
我以为我家小朋友“再画一个太阳的妈妈”一句,不俗亦不凡,具有了诗的意境。貌似不符合常识但极具有文学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合理的存在,存在的合理。你不接受这一观点,可能你也无法接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此夸张的美,并非写实的刻画。不容易感动,不敏感,可能是你没有参透何为文学、艺术之美,仍是槛外人。相信二十年后,我家小朋友一定不会说出这一句同样韵味的话语,或者同类型创造力的话语。这一点我确信无疑。所以,这一句作为一个3岁男孩诗一般的金句,不仅在于我被小小地触动,而且更加值得被记录下来,只为让这个世界更多一抹彩色和阳光。
关于美,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标准和评判,唯有主观替代客观才能更准确把握。美的意识和观点,应该是一个人对于事物的感觉而已,难以也不应该客观度量。
观察身边的各种美,记录身边的各种美,有发现美的眼睛,更有发现美的心境,也必将成为这个世界在你最后关头不舍离去那些你为之感动的东西之一。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