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一·五二】
余亲家徐题客画《穿云沽酒图》。余题云:“玉貌仙人衣带斜,腰间瓶插绿梅花。穿云何事频来往?天上嫌无卖酒家。”后读《王荆公集》,有句云:“花前若遇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与余意似不谋而合。
徐题客,即徐柱臣,(1690年—?),字题客。诸生。清江苏昆山人。工诗词,精书法。晚年寓居扬州。有《艮岑乐府》、《雅宜山樵稿》。徐乾学曾孙,袁枚亲家。
王荆公,即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21年-1086年)。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故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余杭姥,传说中余杭的善酿酒老妇,因为神仙王元曾向其买酒,味甘而美,后授其仙丸,服后亦成仙。最早见于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神仙传》。清代张鹤辑《神仙列传·麻姑王方平蔡经》载:“余杭有老姥,善采百花酿酒。王方平尝与蔡经以千钱沽酒,饮而甘美。是后拉群仙降饮其家,因授一丸药以偿酒价,姥服之化去。后十馀年,有人过洞庭湖边,见卖百花酒者,即姥也。” 余杭姥的家究竟在余杭何地,古籍鲜有记述。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百花酿,余杭阿姥酒,产于余杭阿姥墩。”《元丰九域志》:“阿姥墩,昔裴氏姥居此酝酒。” 《咸淳临安志》卷二四:“阿姥堆(本字庙讳),在县西五里,高六十丈,周回一里。又父老言:晋初,有裴氏姥居此,采众花酝酒,凡士之贫者,贳与之。经数年,忽有三人至姥所,饮酒数斗不醉,姥怪之,谓姥曰:余非常士,姥当仙去,故来相命。因授药数粒,姥饵之,忽不知所在。今堆上花草犹存,阴雨时或闻酒香,故名阿姥堆。”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