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一份工作做了五六年,当初的热情慢慢淡了;或者按部就班的生活过久了,突然某天醒来觉得 “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别慌,这不是你 “三分钟热度”,而是人生本就有的 “稳定与改变” 循环 —— 就像心理学家丹尼尔・赖文森说的,我们的生活里,稳定期和改变期从来都是交替出现的。
赖文森曾提出 “七年之痒” 的概念,他发现,大多数人的稳定期通常能维持 7 年左右。不过这不是说 7 年里完全一成不变,而是这段时间里,我们会按 “计划” 过日子:比如工作上定个 “3 年升主管” 的目标,生活里规划 “攒钱买房”,把这些优先级放在前面,慢慢适应甚至忽略其他变化。就像有人做着市场工作,前 5 年都在打磨文案、跑活动,按部就班朝着 “市场经理” 的方向走,日子安稳又规律。
可过不了多久,变化就会悄悄冒头:也许你做着做着发现,比起带团队当经理,更想深耕内容做专家;也许行业突然变了,以前的工作方法不管用了;又或者你自己变了,更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再想天天加班。就像那位市场人,第 6 年时突然发现,每次写深度稿件时最开心,反而对管理琐事提不起劲 —— 这不是计划 “失败” 了,而是稳定期积累的小改变,终于到了需要调整方向的时候。
而且现在的节奏比赖文森研究的 70 年代快多了,稳定期可能不到 7 年就会迎来变化。不用怕这种 “打乱计划” 的感觉,更不用觉得 “自己出了问题”。稳定期是帮我们打基础、明确需求,而改变期是让我们重新靠近 “更想成为的自己”。
下次再觉得 “日子没劲儿” 时,别焦虑。不妨问问自己:是我想要的变了,还是环境不一样了?接受这种 “稳定一阵、改变一阵” 的循环,反而能更灵活地调整方向。毕竟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偶尔转个弯,说不定能看到更适合自己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