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峰
过了端午,天气热起来,在东莞帮我带孩子的妈妈忍受不了城市的闷热,要求我们让她带小孩回兴宁老家。
我们回到兴宁老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早早已经守在门外。我们一下车,他们就要抱着孩子,他们说这是曾孙子第一次回家,必须由他们抱着过门。他们说这是老规矩,我们只能笑着由着他们抱孩子了。
在屋里坐下,大家一边围着孩子逗乐,一边拉着家常。爷爷奶奶非常高兴,一直抱着孩子不放手。
我仔细看爷爷奶奶,几个月不见,发现他们又老了一些。奶奶有糖尿病,每天都得吃降糖药,好在精神还挺好。上一次打电话的时候,她还说胸口不舒服,让我担心了很久。
我小时候父母要上班,没太多时间照顾我,日常主要是由奶奶照看我,儿时的很多记忆都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据妈妈讲,我小时候生病都是奶奶抱着我去镇上周昭梅医生那里看病。

奶奶是一个勤劳人,家里人的一日三餐、各项杂务全靠她,菜地的耕种也是她包办的,至今都是这样,一天到晚忙着,不愿意闲下来。
爷爷则是一个生活能手,家里用的椅子、凳子都是他自己做的,是自学成才的半个木匠。爷爷喜欢锻炼身体,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到村里面的一条铁路上去散步,那里会有一帮好友等着他。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经常跟着爷爷去铁路锻炼,不过,爷爷他们是走,我是用跑的,这样才能跟上爷爷的脚步。跟爷爷一起锻炼了三年,这三年对我身体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很好基础。

爷爷干农活方面是一把好手。记得小时候稻谷收获季节来临时,我跟爷爷一起抬着收割机到稻田里,他步伐矫健,收割的速度也快,一旁的乡邻都说爷爷能干。
高中在县城一中上学,当时是住宿,回老家的机会就少了。每次一回去,奶奶都说我怎么又瘦了,马上就叫爷爷去市场买菜买肉张罗着给我弄好吃的。其实,我高中每年体重都在增加,但是在奶奶眼里总希望我更加壮实。
他们俩人缘很好,一到市场经常有人热情招呼他们。奶奶有时候还会把自家菜地吃不完的蔬菜摘下来免费送给一些商贩,其中有个是我同学的大伯,我是从我同学口中才知道奶奶送菜的事情。
爷爷奶奶感情很好,老人家不会相互说什么,一切都体现在他们日常的相互照顾中。爷爷、奶奶也会经常拌嘴,拌起嘴来一方也会生气,但就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就过去了。有时候我们在旁边看他们两人拌嘴的样子,还觉得很有意思,那似乎是他们沟通的一种方式。

随着年纪增大,爷爷、奶奶白头发越来越多,老人斑越来越显,他们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似乎越来越像小孩子了。
奶奶有糖尿病,却喜欢藏些糖果饼干偷偷吃。被我们发现后,父母及我们几兄妹说了奶奶很多次,奶奶也不管,仍会偷偷吃糖果饼干。奶奶已经耳背了,我跟她说话都要大声点。有时候听不见我们说的是什么,她就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
爷爷呢,则变得“财迷”起来,我们兄妹回家都得向老人家“进贡”,否则爷爷就会闹情绪不高兴。有次我回去忘记了“进贡”,他忍了几天后跟奶奶说我回来就只知道吃睡,也不知道照顾老人。当时我正好在二楼,他们在楼下讲话,我听得清清楚楚。细想一下哪里得罪了爷爷,马上想起忘记了“进贡”。第二天我孝敬了爷爷几百块,果然直到我离开爷爷都没“搞事情”。
……
每次看到爷爷奶奶,很多记忆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在这三十几年里,小时候是他们照顾我,长大了他们仍在时刻关心我。我儿子现在成了爷爷奶奶的新宠,不知道是不是在曾孙子身上勾起了他们久远前照顾我的回忆,或许他们也在感慨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轮回。
看着爷爷奶奶,我在心里暗暗许下心愿,我要能尽可能多的回老家看望他们,也找机会带他们到外边走一走。我希望在他们剩余的生命里,我能像儿时他们陪伴我一样好好地陪伴他们;我希望他们在人生的结尾处只有温馨,没有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