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出行工具大多为自行车,城区普通家庭如有一辆摩托,那尾巴都能翘到天上,牛哄得仰头走路。及至2006年,单位开始实行车改,公车按公里数和使用年限作价给个人,价不高,很多人刮拉刮拉钱包,就买下了,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坐驾。没车的也眼红,凭啥你开车我遛腿?早晚的事,先拿个证再说。一时学车之风盛行。
说起学车,尤其是女人学车,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女的要学,老公即便是老司机,那也当不了教练,一上车两口子准能像掐架的公鸡,你来我往,大战十几个回合,教练气跑了,司机独自在那红眼圈,几辈子瞎眼了,找这么个坏脾气的男人。等到回家一看,好饭好菜端上了桌,人还是那个人,下了车就立马成为好老公。天杀的,谁知道这是为了个啥。
单位里有个女科长,妥妥的女中豪杰,什么事她要抢不了鲜,会仰天长叹,公理何在。她是最早学车的那批,学了不长时间,回来了,她以为那车也像她摆弄的那些个人,可以颐指气使,可以看她的脸色行事。那天整了一辆车,不是什么好车,桑塔纳2000,从院里向外开。出门就是一条小马路,路边有粗大的杨树,刚一出去,就是咣的一声,机器盖子咧开了嘴。她把刹车当油门,想缓缓,加油了。得亏是刚起步,速度没上来。女科长下巴嗑到方向盘上,造了满脸血,怕人看见,把一盒抽纸团巴没了。
别说女司机,就连一小哥们,也有不靠谱的糗事。小哥们刚拿到票上路,蜗牛式蠕动,走到一条双向两车道的路段,后面过来一辆小皮卡,鸣笛让他靠边,要超车。小哥们脑袋直冒汗,就认准一个理儿,走我的路,让你们急吧。他倒不是有坏心眼,只是车技没到那步,不敢轻易地变道。等到了稍宽一点的地方,皮卡车一脚油门冲过去,从车里探出三个脑袋瓜子,一起骂他。他目视前方,面不改色,心在狂跳,你骂你骂,我不开窗,听不着。
还有一个同事,不记路,一着急就忘了标识,有一天居然把车开上了单行线,在逆行道路上驶出近百米,被一个巡逻车上的交警发现及时赶过来,鸣着警笛打着双闪,把他给弄出来了。这辈子还耍了一回警车开道的威风,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算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