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读书
常德乃足--我读道德经(28)

常德乃足--我读道德经(28)

作者: 南溪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20:13 被阅读0次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就不会流失,而回复到婴孩般的纯真柔和的境地。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暗昧,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充足,而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真朴的道分散成宇宙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就会成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

真正的得道之人,知道事物的正反两面,对于外面的表像很清楚,也能手内在的本质。那要如何雄霸天下,也知道怎样雌伏于地,这就像圣人所说合乎天道的溪涧,奔流不息雄浑无比,但也滋润万物,连通山海。能做到溪涧那样,才能保持长久之德,不离不弃,就像初生的婴儿,洁净无暇,纯粹无比,像天地初开,混沌一统。知道光明就在前方,所以能够坚守住夜的黑暗,这是圣人修炼的主要模式,圣人在得道之前,就像在黑夜里不断的摸索,在寻找得道前的光明,这种修道就是圣人得道的模式。能保持这种圣人得道的模式,那追寻的大道就不会有变化,最终对道的修炼就是回归无极。知道圣人如何是万世长存,却能够清晰的看到圣人的不足,这就是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圣人修道就足矣提升德的涵养,最终归于最原始的事物。最原始的事物分散就是万物,圣人使用万物,就可以主宰世界,所以圣人之制就是世界一统。这就是我理解的道德经。

相关文章

  • 常德乃足--我读道德经(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2

    第28章 常德乃足 第二节 【原文】 知其荣①,守其辱②,为天下谷③。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④。朴散则为器⑤...

  • 等离子体科技第12次儿童教学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 等离子体科技第11次儿童教学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1

    第28章 常德乃足 第一节 【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谿③。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知其白,守...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3

    第28章 常德乃足 第三节 复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

  • 安守本分,正身修心

    《道德经》中有“三知三守”的说法:“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用白...

  • 《道德经》徳篇第八章(原第二十八章)

    第五十三章 有德乃足 天下溪谷 (原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常徳乃足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

  • 道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德乃足--我读道德经(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lr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