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苏轼(宋)
今天读到第九章《人的恶行》,在这个章节中,我看到人性恶的那面。在王安石失势后,王安石手下的儿员干将:吕慧卿、曾布、邓綩便开始内斗。可以看出,在识人方面,王安石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他手下人不是依靠共同的志向而是依靠升官发财的共同目标聚集在一起。那种仅依靠利益组成的小团体在面对共同敌人时或许也可团结一心,一但这个敌人消失,他们便会为了权利而展开内斗。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安石是孤独的。这也正是个那时代改革者的悲哀,品德高尚的人顽固守旧,能才干吏品质低劣。为推进改革,他不得不“唯才是举”,但王安石毕竟不是曹孟德,无法全面驾驭下面这些所渭的能吏。面对个人的得失,王安石可以不在意,而下面这些人呢?皇帝原指着这些曾被王安石重用的人能够继续把改革推进下去,却没想到,在王安石罢相之后,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义无反顾地把变法带入死胡同。
至于王安石,司马光在王安石死后担任宰相发出最后一道命令可以看作对他的公允的评价: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庭应以优礼葬之。”当然这可看作胜者对败者的最后一丝怜悯。在此之后不久,司马光也因病去逝,自此,变法与守旧由两个品格高尚的人之间的对决落下帷幕。但是斗争并没有结束,高尚的人退出了,卑劣的人各自拿起手中的武器开始了下一轮的争斗。这场斗争更加残酷,更加没有底线。在这场斗争中,双方旗帜更加鲜明,但双手目的也格外明确。为了权利他大打出手,直至将这个国家带入万劫不覆的深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