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刀有文,写长征前后的毛泽东主席的炼狱之蜕变和成熟。这个感受应该是很多当事人的感受,包括陈毅很多年后回到延安,感受不但毛主席英明伟大,整个中央领导集体成熟、坚强、强大、伟大。
文中有个小史实很有意思。
1928年6月,杜修经带着湖南省委的两封信到井冈山,命令红四军向湘南进军。
29团打下郴州,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官兵私下商量:“不如带着战利品回老家,算是发一笔横财。”结果29团一哄而散,只剩下萧克指挥的一个连。
那个时候红军也算刚刚起步,实力有限,一个主力团就这样没有了。同时二十八团团长还因为追赶逃兵牺牲了。
红军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百万,纪律严明,席卷天下。难的可能就是筚路蓝缕之初吧。
而肖克这样的精英人物之所以称为精英,可能恰恰也是无数次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都是胜利者和幸存者。
从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来讲,是宏观视角。从个人来看,有幸存的必然,却没有那个人的必然。
一个幸存者,必然充满着偶然和必然相融合的光环。这种光环丝毫无损于这样的人的伟大。但抹杀这一点,无疑也神话了历史,也看不到历史的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