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习惯,总是喜欢催孩子,我总觉得她太慢,穿衣慢,洗手慢,吃饭慢,上学也慢,她也不怕迟到。为了让她快一点,我就催她,恨不得拿个鞭子抽着她走。
经过我丰富的“催促”经验,我发现“催”有效果,但是更伤感情,而且我也跟难受,气的胃疼。怒伤肝的道理我体会了多次。
而且据说再催孩子就没有灵性了,跟打骂一样,会让孩子失去她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最近一段时间我试着不催她。我发现她是有时间概念的,看着慢悠悠的,实际上不会迟到。时间把我的恰到好处。
因此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催孩子了,慢点就慢点吧,体会一下迟到也挺好。毕竟学习是她的事,我把我应该做的做好就可以了。
帮她找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乐趣,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人生就像喝茶需要慢慢品,而不是催催催。
毕竟“只有感觉好才能做的好“。慢一点,心情就变好了。心情好了脑子就好用了,脑子好了就学的好了。
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吧。
就像老公,他的学习方法是这样的:在南大读研的时候睡到八点,吃完早饭再到教室都十点半了。学习半个小时就要去吃午饭了,但是这半个小时大脑处于舒服、兴奋的状态,效果很好。所以每每考试都能通过。
包括他读博士,也是这样,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不多的。
他说学习是有技巧的,不需要一直重复的做会做的题,太浪费时间了。休息好,吃爱吃的食物,做喜欢的事情,心情好了做啥都效率高。
看来嫁个高学历的老公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教育孩子有方法。
所以,我打算以后不催了,按照她的节奏,别着急,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