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学习已来,爱好语文的教师如约来到——甜椒语文。听了窦继红老师的课,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备课的重要性,以及部编版教材的每一册书中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阶梯式的目标要求!

根据作业要求,以及我听课后的感受,我从自己所教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词语的积累、表达运用进行了理解分析:

词语的积累表达和运用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储存”,为日后写作在做铺垫!。
本册书中第2课《燕子》中提出的要求是:积累优美词语,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如()的(),刚开学的积累,旨在简单,激发孩子积累的兴趣。
课文第11课《赵州桥》中提出的要求是: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这一活动不仅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词语的积累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提高。
而课文第13课《花钟》中,课后要求:由填写: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到: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这一过程更好体现语言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同样第14课《蜜蜂》中,说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也在考验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本课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首次学习复述,要求不宜太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要求,但借助表格把故事讲清楚,这是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描写顾客和裁缝的神态、动作的语句,以及双方的对话语气,把故事讲的具体一些,这一层级目标如果有的学生达不到,可以在后面几篇继续练习。可见,这一单元,学生要做到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的吸引人。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1.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2.能清楚明白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故此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由最初的积累“的”字短语,到出示重点词语介绍赵州桥,直到最后借助示意图和地点变化顺序来复述故事,这循序渐进的过程正也是学生能力阶梯式的达成过程。
学习语文,为了更好运用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并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学生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