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是少不了圆子这道菜的,寓意团团圆圆!
圆子的作法多种多样,无论是家乡的味道还是他乡的味道总之制作起来工艺还是十分繁琐的。估计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大家会忙着制作各色圆子,在清脆的剁肉声中寻找年的味道!
今年我做了两种圆子。一种是家乡的馒头圆子,是用馒头和肉做主食材。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先蒸馒头(现在是买的)待馒头凉后去皮,将去皮后馒头揉碎放进盆中待用;适量肥瘦适中的肉煮烂剁碎后用温热肉汤和调味材料一起调制后放入馒头碎墟中揉成软硬适中的油乎乎的“面”团,接着制作成一个个自己认为合适大小的圆子,放进绿豆粉或山芋粉(粉用之前也要处理成细粉)中滚两遍后,用开水汆后捞出来放在菜叶上凉透(菜叶防止圆子粘住)收起来(现在是放冰箱,小时候家里是放竹篮里吊在屋檐下)吃的时候上锅蒸,火候也是要掌握好的,不然蒸出来的圆子立不起来,不好看;需要趁热吃,软软香香油油的。
通过电话接受老父亲的指导,我和孩爸在家忙的不可开交,袖口上、桌面地上都是粉,孩爸说这就是自找麻烦!这便是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年!
儿时,每年大年三十上午做圆子,大人孩子一起忙,孩子们负责端送,厨房、堂屋、院子来回跑;农家小院内肉香四处弥散,孩子们乘大人不注意偷偷吃一口;爷爷会带上一个孩子忙着贴对联,一大家人忙碌着,浓浓的年味!
如今,爷爷奶奶已故去多年;父母也到了古稀之年;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也大都到了不惑之年。每年春节回家能吃到父母亲制作的圆子甚是幸福。父母也会渐渐变老,有一天他们做不动了,我们应该能让他们过年的时候吃上家乡的圆子。家乡的味道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第二种圆子是糯米圆子。制作起来较为简单了。小年那天回去陪婆婆吃饭,谈及过年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呢?婆婆说做点圆子吧!她说,她现在老了,做不动了,啥圆子也做不起来了。我说,我已经做了老家的馒头圆子了,要不再做点糯米圆子吧!婆婆说,可以。
如今婆婆已近90高龄了,日常生活起居自己可以照顾已经是我们的福气了。作为媳妇的我如今也成为准婆婆了,应该要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将一家人年的味道很好地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