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七点多左右,张老汉就骑着摩的出门了。他把安全帽仔仔细细地绑在车屁股上,希望今天有个好赚头。入秋之后天气转凉了,他套上一件薄薄的毛线衣就出了门。
学校门口推推搡搡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孩子们围着的红领巾,折得笔直的,看着有些僵硬。小摊贩们一大早就炸了一锅火腿肠,等着孩子们的小嘴儿都被糊满了油,今天就算开张了。
炸鸡柳和狼牙土豆,这些都是孩子们习以为常的,并且总是馋嘴的吃食。大人们嘴里责备着小孩不该吃辣,吃太多油炸食品,可还是一边掏出手机,瞅着自家娃儿噘着的小嘴巴,悻悻地扫了小摊贩们的二维码,嘴里叮嘱着娃娃上课要听讲。
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被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挤满学校门口和街道小摊儿的时候。张老汉穿过活泼乱跳的红领巾们,正准备往正街中心拉客去,一个声音从背后喊住了他。
“摩的,摩的……”一个年轻的女孩向他走过来,身后跟着水果摊老板娘。“去上原庄吗?”“是泥巴路哪条道吗?”张老汉眯着眼睛问到。“往水库上去一点就是了,路倒是不特别烂,但不是泥巴路,铺了些碎沙石的。” 老板娘热心的解释着。手里拎着一大把香蕉和一个滚圆的西瓜。“去。”张老汉没多想,今天有第一单生意了。“多钱?” 女孩问道。“二十块。”年轻女孩试探性地迅速瞅了一眼水果摊的老板娘。“十五吧,叔。”
等女孩跨上坐摩的以后,老板娘把一摞香蕉和西瓜交到她手中,帮她掰下脚踏板。女孩道谢后就随着摩的轰隆隆地走了。
往山里走的时候,张老汉的安全帽仍在绑在车屁股上。他戴着自己的那一顶帽子,毛线衣被风吹得鼓鼓的,黑裤子和胶鞋灰扑扑的,秋风刮在脸上清凉,一下子就吹走了早起的那丝倦怠。
摩的过了平整的水泥路段后,就冲上一个陡坡,踩油门的声音就在山谷里回响起来。女孩在后座自顾自地讲起儿时候的事,张老汉憨憨地笑着,是不是嗯一声表示认同。
旧农村的路还是碎石子铺垫的,摩托车在这条乡间小路上砰砰跳跳,张老汉嘴里是不是发出一阵唏嘘。女孩在后座气定神闲,这个时刻她并没有开口说点别的。
爬过一个缓坡后,女孩兴奋地指出房屋的方向,“就是那儿,师傅您看,很近吧”。语气里溢出一股子天真的孩子劲儿来。“是的,看见了。”“待会儿麻烦您在路边等我一会儿,我取个衣服就出来。”“好的。”张老汉隐约有点担心女孩会磨蹭太久,但话到嘴边又换成别的了。
瓦房很宽敞,有工人还在往一侧扩建,张老汉抽出一根烟,斜靠在摩托车上打量起四周来。公路再往旁一些有一条小河在哗啦啦的流,不远处的农家屋顶上冒出一缕缕的青烟,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吠。眼前的瓦房人家四周一片野绿,红色的房梁在薄雾中格外显眼。女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已经进去家门里边儿去了。
张老汉心头一紧,突然想起在外读书的女儿,自己的女儿从不与自己过分亲近,他在心里默默对比刚才女孩的谈话,其实她与自己的女儿相差不大。他在心里琢磨着等下主动少收一点车费,如果自己的女儿也这么跟自己健谈该多好啊。
女孩不一小会儿就笑嘻嘻地出来了,手拎着一个绿色大包。张老汉熄掉烟头,解开车屁股后面的绳子开始替她绑大包。
女孩站得远远的,用手机拍小河,拍眼前的瓦房。有说有笑的跟张老汉讲起自己儿时调皮捣蛋的事情。张老汉嘿嘿地傻笑,露出的大门牙在黑红色的毛衣衬托下显得很白。心里对女儿的思念又加紧了一层。
回城的路上,张老汉开始小心翼翼地,不再赶时间的开着摩的。他见这个和他女儿相差不大的女孩拿着手机拍照,便故意放慢了速度。四周被大山围绕的小县城,雾气腾腾,好不气魄。
张老汉在心里盘算着,等下要跟女儿打个电话问候问候。这么多年来,他都不曾主动打过电话给女儿,每次都是通过孩子他妈的跟女儿视频时,在一旁偶尔问上一两句。
女孩到目的地以后,还不等张老汉从给女儿打电话的设想中彻底回过神来,留下了双倍的车费后,笑嘻嘻地走了。张老汉那句“不用给那么多”还没有说出口。
望着女孩离开的背影,张老汉思念女儿的心变得更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