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
你们应该还体会不到大学学生会的生活能让大家收获到很多,但是收获这是整个团队,而不是归于个人能力,团学组织不会少了某个人而改变。一路从学生会干事到一个组织的领头羊,我经历过从一个干事到领头羊的过程,也看到过一个别人经历过的过程,从学生会的种子到大树,我对种子与大树总结了几点:

(一)、加入学生会的几种类型
1、实现自我价值型
怀着这种想法的同学会充满热情地申请学生会职位,而在申请时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把自己的兴趣与申请的部门相结合,比如体育运动爱好者,可能去非常努力地申请体育部,热衷于参与学校的各项体育比赛各项事务,乐于在这方面跑前跑后,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他们申请加入学生会确实是想多做一些事,为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娱乐方面尽自己之所能,为大家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类同学有十足的集体荣誉感.他们愿意为学生们服务,并且渴望得到好评和认同,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学生会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得到学生们的承认和信任。
2.锻炼展示自我型
怀着这种想法的同学当初申请加入学生会的主要原因是听家长、老师或老乡说学生会可以锻炼、培养和展示白已的能力。他们在申请时非常努力和热情,这些同学如果自身条件比较优秀,比如在某一方面有特长——表演、歌唱,如果再加上外貌形象好,那么他们比较容易进入学生会。而学生会干部会出于学生会工作考虑而竭力吸收他们加入。由于自身优势,他们很可能深受很多普通学生的欢迎,而这些同学本人也通常擅长交际.能够在一些活动或与外界交际中代表学院学生会的良好形象,在各种文娱活动中发挥特长,给组织工作带来不少方便。但是,这类学生会干部他们的目的一旦达到或者一段时间以后觉得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他们就会选择退出学生会。
3.随波逐流型
这部分学生会干部当初申请加入学生会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的同学都申请了,自己如果不申请就觉得自己不行,当初申请加入学生会主要是出于面子原因才做的,申请成功失败无所谓,如果申请成功只是凭着自己一时的热情做事,如果不想干,又一时辞不掉,只有得过且过。有的只是凭良心做事,觉得要对得起同学。有的十脆就什么也不管了,自己就带头犯错误,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4.追求名利型
这部分学生会干部当时申请加入学生会的原因就是源于功利目的。大多数高校的学生会干部都可以在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中得到加分,另外,学生会干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师、教授和领导,有更多的机会自我表现,有更多的可能在学校范围内出名,所以这些都成了某些学生加入学生会的起因,并且他们的所作所为都直接为了这些目的。
5.别有所图型
这一类型的学生会干部他们申请加人学生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加分,也不是为了个人出名,也不是单纯为了服务于大家,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出于某种特别的原因。有的为了增加和丰富个人经历,以便找工作时在简历上添上一笔等等。他们在学生会中,可能不会非常热情地去为同学们做各种工作和服务,也不会去制造太多的麻烦影响学生会的形象,他们只是借此沾点小便宜。这样的干部一般不会担任职务太长,目的达到就退了。
(二)、素质方面出现的问题
1、服务意识淡化,责任感不强
作为学生会干部,首要职责是参与学校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但事实上,有不少学生为了当所谓的“学生官”,刻意迎合领导、老师,捞一些政治资本,导致整个队伍中呈现服务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强,功利现象严重的状况。
2、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
“学生干部”顾名思义,先学生后干部,搞好学习是首要任务。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许多的学生干部为了工作不惜耽误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许多学生干部课程补考、重修。更有甚者,把工作当成补考、重修的理由和借口。
3、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明显
许多学生会干部并没有真正明白学生会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职能,而学生会干部在其中又是什么样的一种角色,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当然要代表学生利益,维护学生利益,服务同学;但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维护学校的大局。如果说,学生会是一座桥梁,那么学生干部则是联系师生,沟通上下,构建桥梁的纽带。然而,在现实中,多数学生活动给广大同学的感觉都只是一种上对下的单向工作模式,缺少与普通同学交流,脱离了学生。
4、团结协作意识不够
学生会是一个团队组织,单靠哪一个人是不行的,只有做到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学生会工作才能更有成效。但现在部分学生会干部往往忽视团队的协作,常常是单打独斗。不仅累了自己,耽误了学习,别人还得不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正所谓大事小事一把抓,累自己闲他人。
学生干部队伍大部分学生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在学生会部门分工较为明确的情况下,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淡薄,服务奉献精神不足,不愿意当配角,不愿意做重复性的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大材小用。实际工作中他们表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遇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不会把握工作原则,工作不注意积累,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会应用基本的公文写作知识,方法简单,有一部分学生干部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还很弱。
5、工作热情、积极性不够持久
现在校园流行一句顺口溜:一年级满校园跑;二年级找不到;三年级没法找;四年级别想找。即是大一工作积极高,到处找着参加学生活动;大二开始逃避学生活动,能放的放,能丢的丢,能推的推;大三知道如何躲避学生活动,想找他参加活动很难;大四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映了当前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韧性不足和持久度不够。
校学生会工作很繁琐,并非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并且乐意胜任。一般来说,新上任的学院学生会干部工作热度高,但繁琐而又重复的工作会使他们热情冷却,陷入由主动到被动、由热情高涨到穷于应付、由积极主动到随波逐流的工作局面。
6、价值观念缺失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迷失、人格解体的反传统、反文化的虚无主义心态;还有对金钱不择手段疯狂地追求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一些不健康的享乐主义心态等等。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引导,帮助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
7、缺乏创造力
作为一名学院学生会成员,需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过人的能力,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校学生会成员都具备刨造性思维和工作活力,部分学生干部缺乏主动性和刨新性,缺乏创新能力,工作靠等靠安排,不能主动大胆的开展一系列创意性活动。
8、使命感强,责任感欠佳,奉献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特点是权力小、任务重、责任大。学生会干部清楚选择做学生干部是自身成才、将来在人才竞争市场立足提供培养能力、打基础的机会,是对国家、对人民、对自身有益的举措。他们参与工作的热情比较高,乐于表现,但实际工作中不能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使命感要靠责任感来实现”的真正含义,不愿从点滴做起,缺乏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学生会成员内部建设出现的问题
1、学生会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不少部门招聘大量干事,出现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积极性下降,缺乏上进心的现象,影响了组织战斗力的发挥;
2、学生会干部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仍然存在鱼目混珠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会干部中违反校纪、校规者有之,大学英语四级不过关,期末考试不及格者有之,工作能力平庸者有之;
3、学生会干部后备不强,潜力不足,常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后就沦为平庸;
4、学生会干部人才资源配备不合理,随着换届的进行,常常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使得不少部门工作无法正常延续开展;
(四)、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1、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能力较弱,缺乏学习意识
作为学生先进分子的学生会干部应该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明白自己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干部”。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干部没有把专业学习放在首位,认为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当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也是未来公务员的重要素质.而当学生干部则有利于个人这方面的提高,客观上存在混文凭、混学位的思想,从而不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造成学习成绩欠佳,丧失威信。
2、重使用而轻培养
作为加入学生会的一员,往往都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来做事,对于如何更好的做好一件事情,确是思考得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几乎每一个学生会组织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重使用而轻培养。就如同大一新生进入学生会时的称谓一般:干事。我们对待每一个进入学生的成员都会有这样的教导,认真做事。而学生会的事情一般都是比较琐碎、麻烦的,学生会干部们往往只是听从上级的指示,做着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去考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和意义,当然也无法提起热情和心思。久而久之,就会无意中降低这些学生会干部们学习到热情,同时能力也就无法取得提高。这也就是许多做了一年的学生会干部退出学生会后感觉自己没有获得什么能力上的提高的原因。
很明显,这主要是作为主席与部长的过失。主席需要对部长们进行必要的指导,而部长也需要对干事们进行时刻的督促与指导。而做到这些的主要因素就是主席和部长们都需要事先就有准备,需要首先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以谈得上指导或者培养。
最终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够成为学生会的顶梁柱,大家不言而喻,回归一句话:作为一个从学生会一份子,我希望我们学院的团学干部们优秀优秀!无愧于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