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讲故事

作者: 静听脉搏跳动 | 来源:发表于2019-11-13 00:20 被阅读0次

    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接不接受,她都会萦绕你左右。我,不是一个健谈者,也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们都和我一样,但他们的故事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借鉴性,代表着一类人、一个群体的育儿理念,所以我要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从中看到什么。

    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儿子走进我的办公室,还未开口,母亲就热泪盈眶,“气死我了,昨天这个孩子一晚上没有回家,在同学家睡的。”我看着泣不成声的母亲,忙安抚道“来,坐下慢慢说,咋回事?”“老师,昨天晚上我吵他,让他写作业,结果摔门子走了,一晚上没回家。”我看看站在旁边的男孩,他泪流像开了闸的洪水。看这情形孩子内心应该是委屈的。我和颜悦色的问道,“孩子,刚才妈妈说的是事实吗?”孩子啜泣着点头。这时母亲像发了疯一样,不顾周围有多少人,当众冲着孩子狂吼道“写个作业总是开着电视,我说把电视关掉,写完作业再看,你就不听。”“我最后不是关了吗?”“哪你关了?你按的是暂停。还是我生气发急后才做的。”孩子又低下头哭泣,不再发声。“老师,你看看他作业,写的还不如小学,幼儿园小孩写的好。”妈妈说着打开手机照片。“我真是无语了。天天给你做饭,洗衣服,你5:00多就放学了,电动车没电了还等着我下班后给你充电,天天澡也不洗,逼着让洗澡时,都是说回老家才洗,一个月才能回老家一次,那你一个月才洗一次澡额,都脏死人了。还说不考高中,我对你都完全失去信心,我咋养个这样的孩子。爱咋着咋着吧,反正啥也考不上,还没有一点兴趣特长……”母亲一梭子接一梭子的唠叨不停,不喘息,没有主题,东一榔头西一斧,净是孩子的不足,说的孩子无地自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后妈。我听懂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断他的母亲,“孩子成这样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太爱唠叨”。“孩子,是不是妈妈天天唠叨,你烦了,所以发生了昨晚的事。”我问到,孩子又点点头。找到了矛盾冲突的根源,为了给孩子留些自尊,也为了给这位母亲自尊,我让孩子带上门出去,剩下我和那位母亲俩人。发泄一大堆,孩子母亲仍不停的哭泣,满肚子都是委屈,“我都给他说,来这我都嫌丢人,咋不表扬的时候让我来?哪个父母不对孩子好,一说让学习,就说你自己咋不考大学光让我考,你总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我头上。,不想考高中。气死我了,叛逆没有这个法叛逆的,没有目标,没有兴趣,除了玩手机还是玩手机,不让玩就能跳楼。”这位母亲只估计自己的感受,完全忽略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这是本年度第二次来见我,第一次都说到手机,我记得当时告诉她“不要给孩子买智能机,电话手表就可以。如果买了给孩子制定好规则,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触犯了会怎么样?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合理利用。”她很高兴的走的,还告诉孩子“老师说的,听见了吧,不能总玩手机。”这次她又捞出来手机一事,看来第一次建议这位母亲没接受。回家没有真正落实管控手机的职责,因为自己监管不到位,因为自己和孩子沟通方法不恰当,一步步无条件、不科学的软弱和让步,与孩子的关系日趋白日化,起初孩子坏习惯这个“瘤”是良性的,这位母亲的行为加速它的恶化。而这位母亲却不知道责任在自己,却一味把责任推给孩子,不听话,叛逆,因为小时候她没有养他,和她不亲。我和她聊孩子小时候的情景,让这位母亲看到孩子闪光可爱的一面,聊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和这位母亲梳理孩子的成长经历时,这位母亲长叹一口气“我脾气不好,一看见不如意就爱发火,我喜欢什么事都管,不给他自由空间。”说这话时,这位母亲平静了,可能她明白了些许。

    心理学上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制品、翻版、影子。但好多家长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走极端。要么一味否定孩子,上面那位家长就是这样;要么一味赞美自家孩子,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都认为自家孩子对,放纵孩子为所欲为。

      现在好多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少年就多了起来,孩子上学,学校离家远,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家长为了省心,就把孩子寄托在周托甚至月托部。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托部,一天晚上11:00多,喝的微醉的几个未成年女生回到托部,宿管阿姨嘱咐了几句安全话语,让以后夜晚不要外出,结果这几个女孩不乐意了,动手就打宿管阿姨,伴随污言秽语。还没等托部老板报警,这几个女孩中有一个女孩以维护自己权益为由报了警。警察处理结果几个女孩有过错,应受到警告,家长回家好好教育反省,女孩们向挨打的阿姨道歉。出事后,女孩没有一个后悔的,反倒高兴自己多勇敢,敢喝酒敢打人。其中一位家长也没有因这件事提高警惕,批评教育自家孩子,反倒认为大人不应该和小孩一样。结果不到3个月,这个女孩就召集好几个女孩群打一个人,甚至还借助工具,被打的孩子耳膜穿孔住进了医院。事情这么恶略了,家长仍认为自家孩子很好,起初不承认自家孩子打人,在铁的事实面前才不得不承认。这次还是说孩子小,不懂事,老百姓,家里没有男孩,别人欺负,看不起。不懂这是什么悖论,孩子打架和有没有男孩有什么关系?邪恶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心里一定是充满仇恨的,只有善良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三观端正的孩子。真希望这类家长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孩子一个纯洁的心灵,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引领孩子走阳光大道,过幸福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Ivy讲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mc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