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二)

关于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二)

作者: 飞扬_7 | 来源:发表于2021-02-05 22:46 被阅读0次

《岳阳楼记》我们都知道。不光是知道《岳阳楼记》,就连滕子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也跟着这篇不朽的文章而名留千古。像李白写的《赠王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这个名字,他不过是一个知县而已,原本是泯然众人,在历史长河中不会留下名字的。但是李白这个大IP,这个流量达人,这样一首诗作,使得汪伦这个名字,直到今天都被我们所知道。而且这种知道,会一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一直远播下去。

说到这儿,大家会问第二个问题,这滕子京他究竟是谁呢?为什么滕子京能够请到这么厉害的范文正公呢?在历史上,千古名臣的范文正公,怎么会帮他写《岳阳楼记》呢?

确实一个社会名流,他是不会和一个跟自己毫无瓜葛的人,跟自己没有这么深厚关系的人,他更不能为了他写千古名文,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名字也写进去。看得出来滕子京和范仲淹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很深厚的。

滕子京这个“子京”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宗谅。古人都是有姓名字号的,到后来,到了近现代,我们就把这些都合并了,简化了。所以一个人的名字他只代表这个人的姓和名,而不在于字和号了。这个滕子京或者滕宗谅,他是河南洛阳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当然啦,他的这个政治家,文学家和范仲淹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他之所以请到范仲淹,是因为以下原因。第一个原因,两个人是同榜进士。范仲淹在他知道他不是朱家的亲生子孙之后,内心当中感到寄人篱下,所以到商丘应天府去求学。跟她母亲说十年后金榜题名回来接她。结果他五年就做到了。

在这五年当中,他的生活非常艰苦。“划粥断齑”。把粥熬一锅,等粥凉了之后切成四块儿充饥。饿了就拿一块粥,就着咸菜吃,结果五年之后,金榜题名。也就在那一年,滕子京和范仲淹是一起到开封去赶考,所以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听说两个人是一见如故,然后谈起了自己的身世,谈起了各自的抱负,谈得非常投机。所以范仲淹在进士及第之后,他就带着同学一起来到他的老家朱家所在的青阳长山。范仲淹的故乡和籍贯很复杂。因为他之前在范家的祖籍和故乡和他在朱家,他的祖籍和故乡是截然不同的地方。长山这个地方是范中淹儿时成长的地方。所以他带着滕子京玩儿,结果滕子京来到这儿,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到他作为一个河南洛阳人,死了以后,是葬在了范仲淹的老家的,葬在了青阳长山,这是第一?第二范仲淹,他对滕子京的为人非常认可。所以他多次推荐滕子京去做官,两个人在政治上己既是好朋友,又是一对难兄难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og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