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皮鬼”到课代表带来的转变
最初注意到宇,是因为他总爱和好朋友文一起在我面前晃悠。这个长相清秀的男孩,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常常做些夸张的鬼脸。坦白说,当时只觉得他过分调皮,甚至有些让人头疼。
慢慢地,我了解到更多关于他的信息——和文同村,家在蒋庄,在六一班还有宸是好朋友。除了学习不太上心,其实人挺勤快的,性格也活泼开朗。不知不觉中,我对他的印象开始了改观。
一次上课,发现宇竟然是喊“起立”的人,我专门问班级课代表、班长,看着她们一个个局促不安的样子,我就当众宣布,以后就让宇来为大家服务,顿时,有同学质疑“本来就是他啊!”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想担任这一职责,我却拒绝了。
“以后就让宇喊起立,当众宣布,是老师对他的认可!因为宇的认真和坚持打动了我。”这时,我看到宇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学校开展教师帮扶计划时,我第一个想到了宇。在帮扶小组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我给他们每个人定了月度目标。给宇的目标是各科进步一点点,道德与法治课要达到优秀。
接下来的日子,宇的转变悄然发生。课堂上他依然会偶尔调皮,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看到其他同学找我背书,他也会主动加入。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走神,课后要求他背完一段再走。他委屈地问:“为什么只有我要背?”
“因为你是我的帮扶对象,我必须对你的学习负责。”我告诉他说。他无力争辩,只好低头阅读,乖乖完成任务——事实证明,只要认真,他的记忆力一点也不差。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天早晨,我委托他通知各班课代表开会。看到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他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许多,听完我的交代,他顽皮地向我做个敬礼的手势,“保证完成任务!”
中午午读时,看着各班课代表们陆续到齐,我知道这个孩子认真履行了承诺。在宣布课代表时,我特意提名了他和另一位同学,并在会上说:“期待你们在期中考试中共同进步。”
一个月的时间,我见证了宇从学习态度到日常表现的巨大转变。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当我们对某个学生抱有积极期待并给予充分信任时,他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有的发芽早些,有的需要更长时间的孕育。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看到花开,而是相信每颗种子都有破土而出的力量,然后耐心等待。宇的转变让我更加坚信:在教育这片田野上,信任与期待,往往比批评和要求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