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一诺奔奔
今天看书的时候,看到一段文字,感觉说得太对了。文学真是奇妙,有些你现在苦恼的问题,其实早就有人发现,并且搞清楚了。也许是几十年前,也许是几百年前。
在做某件事前你想过为什么吗?想过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吗?
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自己压根没考虑过还是为了心中的热爱?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因为有位老师有事,就找了一个人给我们代课。记得代课老师在课上跟我们讲了几个她的故事。
但有印象的只有这一个了:她的一个朋友想带她去逛一个很贵的商场,问她敢不敢去,她觉得,买不起,逛逛总可以的,就去了。里边有个买皮大衣的,她感觉很好看,虽然买不起但想试试,就穿上,试了试。巧的是,店主见她身材很好,就邀请她当模特,然后她就在那打了一段时间工。
最后她就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思考一下你的目的,带着目的去做事,一定考虑好目的。
现在这句话很普遍,但当时自己猛然一惊,在只知道考试的年纪,这股新奇的思想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与世界之间有了某种联系。
希望我们都能够了解清楚自己的目的,为了有勇气某种热爱而努力。
今天看的那段文字摘录如下:
列文认为哥哥是个才智卓越、教养有素的人,道德高尚,办公益事业有特殊才干。但是,列文年纪越大,对哥哥的了解越深,在他的内心深处就越发经常想,这种他自己完全缺乏的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也许不是什么特长,相反,倒是由于身上缺乏一种什么东西——不是缺乏善良、正直、高尚的愿望和趣味,而是缺乏活力,缺乏所谓良心这种东西,缺乏志向,缺乏那种促使一个人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并且为之奋斗终身的志向。他对哥哥了解越深,越发现哥哥和其他许多办公益事业的人其实并不真正关心公益,而只是理智地认为这项工作是正当的,因此才认真去做罢了。使列文增强这种信念的是,他发现哥哥对公共福利和灵魂不朽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对棋局或者一架灵巧的新机器更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