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道:“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城乡文明互补,实现理想生活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当今二种不同的生活形态,而其分别塑造的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是二种不同的文明类型,没有高低之分,统一于当今现代文明建设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人类不懈努力的追求,而理想的生活离不开人类文明的保证,也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滋养,二者应该是互补的,不能割裂。(谈二者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乡村文化的必要性。)
城市文明更多代表着现代文明,代表着科技的进步,高大的建筑、便捷的生活,这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生活状态。城市里有大量的人流,资源和机会。城市化也是社会化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追求城市化也是追求文明的主要标志。更重要的是,城市文明是技术文明的代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资源。物质的极大的丰富了农村的日日耕作的辛苦,村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发展自我。除外,技术发展也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资源的流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得益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农村电商的高速发展正是依靠高科技,借助于 网络,让更多更优秀的文化遗产走出乡村,走进城市,走向世界,得益于乡村文化的发展搭载城市发展的这座快车道。
从一般的认识来理解,乡村文明是一种悠闲的,亲近大自然的生活状态。乡村文明是基础文明,为城市文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乡村为城市的发展听过了强大的资源储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没有乡村农业的支撑,没有自给自足的粮食,城市人口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就更不用提发展了。除此之外,乡村还为城市提供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矿物资源,材料资源等等,这些资源都是现代工业,科技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另一方面,当前快节奏的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交通拥堵,环境压力大,房价上涨等等。而乡村文明往往是蓝天,碧水,是自然风光,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耕生活,给人一种闲适的淡然的生活状态。让在城市生活的,压力过大的适度的游走在城市之间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体二面,必须共同发展,不可偏颇,乡村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其物质的,朴素的,传统的一面。没乡村文明。我们的文明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可能走的太远。而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动力。其象征着活力,使得城市和乡村都成摆脱最原始的物质追求,进入更高层的精神追求层面。我们不能刻意的固守乡村文明,只守着传统不思进取,那样我们的发展就没有了动力。同时我们不能总强调城市文明的发展,而忽视了传统与基础,那样我们的发展就没有了内在和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