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节,按照之前的计划,写了很长时间的经济和历史,要开始写写游记了。非常凑巧的是,我翻了一下移动硬盘,第一个和老婆大人(当年还称为女朋友)去的地方是首都北京(2006年)。
前后仔仔细细看了看,从2006年到2020年已经过去了15年,除去周边开个车周末闲逛的地方,真正算是出游的不过是15个国家40个城市,转眼一看,口罩已三年,想要去的地方积累了太多太多……
游记非常难写,一步向左就写成了流水账,一步向右呢就是很容易写成臆想流。而且带着一家人出游都要考虑很多因素,吃的,玩的,太古朴不行,太辛苦不行,太刺激也不行……难啊,唯一的遗憾是有些地方一旦错过,如果有机会再去时估计已经是垂垂老矣。
言归正传,写北京其实我有些茫然的。可能是去过的次数太多,特别是因为工作关系的1-3天的短途商务次数非常多,但是真要回忆那些著名的首都该去的地方,却又停留在遥远的过去,忙忙碌碌去了,又匆匆忙忙回来,留给我的北京印象就是拥堵的二环三环,偶尔经过的长安街天安门和北京办公室一抬头就能从窗外看见的鸟巢。
于是,你说年轻的恋人去北京,究竟是怎么想的……其实那次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走了走国家博物馆,第一次认真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第一次去了和珅的恭王府,第一次认真找个吃烤鸭的地方……当然和第一次相对应的是记不清第几次去了故宫,第几次爬了长城,上过几次天安门城楼,第几次在昆明湖泛舟,又是第几次走过圆明园的大水法。
当然,那个年纪少不了漫步未名湖,走一走水木清华,看看那荷塘之畔垂杨山水之中掩映着的一方古朴。如今倒是也少了很多向往,毕竟自己曾经努力过,差的挺远;当然是不是应该寄托于希望的下一代,我同样不太清楚。
总之,在祖国73周年的国庆节翻开那年北京的回忆,有的是对年轻美好的向往和那座城市的崇敬,总之那么多次的回忆一股脑的奔涌过来,终究当得上“了不起”三个字。
既然是一个系列,那就先定下规则,一个城市不超过3篇,每篇照片不超过3张,人物不超过2张,可能是以老婆的照片为主,记录一下她逐渐成熟(老去)的过程,哈哈。不过说句实话,看照片质量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北京(一):长城,前门全聚德吃的菜以及故宫里唯一的合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