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现在的家,大都是两人或者三人小家庭,家的文化浓度,家的磁场强度,已经在衰减。
人本来就有寻根问祖的天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个知道自己祖先迁徙路线,知道自己祖先发展轨迹的人,往往会有更强大的存在感和自我觉察与反省的意识。
曾国藩
古时候,取名字有辈份,有些家族,一次性规划了几辈甚至几十辈的辈序。比如安邦定国,比如时代昌隆,比如仁义福禄等。单凭这一点,这个家族的传承,这个家文化的浓度带给人的滋养,这个信息场带给人的畅想与力量,就是无形而又力量无穷的。
曾国藩六戒
有些家族,会有祖训传下来,祖祖辈辈都牢记,成为这个家族分支的共同的跨代的约定,跨代的共同的追求。比如有人说,我们某某县邹家,祖训就是:“勤俭持家,读书行善”,这就是这一脉邹家的跨代共同约定。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心底里最深的约定、最深的自律。
文房宝墨
有些家族,会有物件传下来。这样的物件,代代相传,代代相托,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好的物件,对于后代的育化意义,是非比寻常的。其尚文尚武之家,又各不相同。比如说杨家,如果真是那条杨家枪代代相传,你看那能量该有多大。
曾国藩率领湘军
有些家族,传承下来的,是故事。故事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前提是,得有故事。严格来说,故事是开拓者的专属。没有胆魄的人,没有大格局的人,没有大奉献的人,没有大实业的人,没有在当代社会有大服务的大引领的人,是难以形成故事世代传承的。
《曾文正公家书》
今天的时代,什么是可以世代传承的呢?
首先,传承主体,必须有实业,必须有功勋,必须有厚德,必须被社会广泛尊重。
然后,传承主体与传承人,要有约定。比如,经年的共同早起,比如,常年的节日礼仪,比如,常年的餐桌习惯,比如,特别的迎客之礼,待客之道。这个约定,要代代相约。
要说起来《曾国藩家书》,是极好的传承法宝。是现代社会家文化传承依然值得学习值得参照的。
冠禮
现在的社会,我也提倡,到十岁,到十六岁,家族有不同的交接仪式,或者,具备传承仪式化的洗礼。我们现在的家庭,太缺仪式感了。
耕读藏书
古时候,说耕读持家,也说耕读传家,其实,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家族想要传承,必须是读书之家,否则,几乎没有传承的可能,一般,三代,就忘记了。
所以,现在,藏书阁,一个可以对一定范围开放的藏书阁,一个可以有小型文化活动的藏书阁,最具有传承的价值和传承的实操性。
书房中的季羡林
有些普通家庭,只有百来平方,如果也有这方面的觉醒,并且有一定的条件积累,也可以考虑是书房,书房哪怕只有十几个平方,甚至几个平方,只要有心,都是对于家庭的下一代,甚至更下一代,带来很好的耳濡目染和育化作用的。
乔家大院
然后,有一点不得不面对现实,就是现在的城市住房格局,确实不是太利于家族传承的。我们古时候,可以出现的小庄园,是家族传承的比较好的硬件条件。
文化历史长河
文化长河,血脉长河,哪怕地域变化,甚至有可能国籍变化,也是不宜于斩断的。斩断的河流,就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池塘,是成不了气候,是养不了大鱼,是到不了大海的。
真正要想振兴民族,一定要振兴人民;要振兴人民,一定要振兴家庭;要振兴家庭,一定要振兴家族!
要振兴家族,一定要有振兴家族的文化生态体和经济生态体;一定要有人,有胆有识有使命,为自己的下一代,为民族的美好未来,去摸索、去付出、去奉献、去争取,尤其,不断地推动更多人行动,不断地推动更多人受益。
爱家者必更爱国,爱国者必爱家顾家。有历史才有传承,有传承,才有大未来。而大未来,才是生命长河的滔滔不绝!
每天发布,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
欢迎点赞收藏!
关注我,新的一天,不能没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