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好,李焕英》还没上线时,我就决定必须看,可真正上映,却迟迟不敢看。因为我怕哭成泪人,哭的影响身边人观影。
果不其然,成了泪人。
几年前,看完小品《你好,李焕英》,就哭的泣不成声,每次想母亲时,都会看一遍,每次看的心情都不一样,昨天,看了遍小品,鼓起勇气,下定决定,去看电影。
与贾玲有同样经历的人来说,不怀念,不遗憾,不难过那是假的,虽然时过数十年,虽热乐观积极,但每每想起母亲,每每看到温馨感动的画面,不由得眼泪就下来了。
当她哭着往回奔跑,回忆与母亲的种种,却最终没能逃过死亡的魔爪。

初中二年级的我,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暑假和母亲一起去父亲工作的小镇避暑,环境优雅,清澈的小溪,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河水清凉渗骨,喝一口,特解渴。隔壁住着一个男生,比我大一岁,不用说是很帅很阳光的那种。
有一次,我和母亲在河边乘凉,他跑过来非常礼貌的和我们攀谈起来,活像一个小大人,并招呼我们去他家玩儿,渐渐地玩儿的多了,就熟络了。后来一次进山游玩儿中,我跟着他走的飞快,母亲自然是追不上,大声喊“小心点”,“知道啦”我回了句,就跟着跑了。那天很晚才回家,母亲虽没说我什么,但一脸不高兴,当时的我还觉得母亲很奇怪,不通情达理。
现在想来,是多么无知的表现,一是她担心我,害怕出危险;二是觉得我小小年纪,随便和别人走了,以后出嫁了,会不会不回来了。让她寒心。
这也可能是让她离开我的原因,觉得我不需要她的。
过去数十年,我都不敢直面这件事儿,从未给任何人提起过,小小年纪,从未想过付出,一味索取,向父母索要任何东西,并不懂感恩,肆意挥霍。本以为这样的爱是无止尽的,随手拈来,可等母亲离开后,才意识到,有些爱、有关关系,会终止,会消失。
同年冬月,在学校和同学嬉闹时,老师通知我回家,不详的预感袭来、、、
从此,周末回家再也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铺好的温暖小床,没有唠叨的声音,没有人给我洗衣服,没有人准备上学用的东西,没有人告诉我“大姨妈是什么”,没有人围着我转了。那个人彻底从我生活中消失了,永远的离开我,这才意识到,原来生命是有尽头的,随时可以终止的,随时可以失去的。
我恐惧这样的失去,恐惧关系突然破裂,越恐惧什么,就会来什么,以至于成人后两段恋情,总是想牢牢的操控在自己手里,像手抓沙子一样,抓的太紧,流失的越多。
因为懵懂无知,让我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因为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才懂得什么珍贵,但是已经为时已晚,遗憾此生。贾玲是以这种形式来缅怀母亲,减少遗憾,而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能买得起她当初想要的大冰箱和皮大衣。
可能今天流泪太多,在敲键盘的此时,我竟没有哭,非常平和的来描述过往,来回忆过去。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些年,不愿意对任何人谈起,只是自己一味地去逃避,逃避内心最脆弱最黑暗的地方,谁知逃来逃去竟把自己关在里面,出不来了。
我不怕失去,我怕在遗憾中失去
我不怕遗憾,我怕遗憾的死
我不怕死,我怕生的无意义
贾玲可以用小品电影的方式缅怀母亲,直面对母亲的思念和遗憾,在镜头前哭的稀里哗啦,着实触动到我,我还有什么不敢直面的呢?
该失去的不该失去的我都曾失去过,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遗憾的不遗憾的我都经历过,还有什么好遗憾的?
当我写出来,告诉更多人,让更多人知道,我才真正的释怀了,才真正的能接纳身边的一切,能开始新的感情。
后来才明白,生命可以终止,但关系永远不会,因为轮到我来付出,我来爱,关系就永远存在。生命的意义,是在离开后,依然能留下些什么,值得后人留念。
庄子曰:吾生有崖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失去是另一种得到。
谨以此文,献给我伟大而平凡的母亲,是您让我成长,让我的人生丰盈,让我坚定信心,不断奔跑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