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作者: 梁老师素养课 | 来源:发表于2022-03-13 15:19 被阅读0次

最近还学习了一本书,叫做少即是多,是由日本作家本田直之所编写的。这本书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从纯粹物质当中获得幸福快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也就是说,人们纯粹从物质当中收获幸福快乐的感觉,正变得麻木。而是需要有更多精神方面的寄托,有更多精神富足的需求了。这是一种北欧人的生活方式。

北欧地区,我们知道,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怎么样,可是当地的居民们生活的非常幸福,相比日本,美国经济如此的发达,可是很多人压力重重,很多人一点没有幸福的感觉,甚至抑郁,有各类精神疾病。北欧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修行

为此,作者制定了10个新幸福的标准。我把列举其中2个感触最深的,并且附上自己的理解。

第一个是享受工作。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实在是太好了。因为我自己就是很享受工作的,每天我最期待的就是睁眼能够去工作。工作才是最好的修行,是提升人类灵魂高度的途径。

日本寿司之神曾说过,没有人知道峰顶在哪里,但是我一直要在做寿司的路上坚持攀登!而稻盛和夫也说过,工作是治愈一切最好的良药。不工作,你还能去干什么呢?旅游,当然可以,那只能带来短暂快感。

人来到世上走一趟,就是要通过工作提升心性,创造价值,才不枉费这一生啊。然而,很多年轻人总是急功近利,希望花的时间少,又轻松,还能够赚比别人更多的钱,早早退休。这简直就是奢想呀。

毕竟工作占据了我们一生很长的时间,尤其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所以,如果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工作,把工作当成是最大的乐趣,那样,才是最智慧的。纵然,说起来容易,真正要修行到那种境界很困难。

禅定

第二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太多的人,为了能够在组织里面谋求一个令人满意的,在他人眼中有十足面子的岗位而死磕在组织。

实际上,互联网放大个人能量的当下,我们完全可以在拥有稳定工作的时候,追求更多的复业。为什么要被组织完全套牢呢?为什么要被那个身份、那个所谓的地位,象征给完全裹挟住呢?当然你可以自由选择。只不过,我想说,人这一生短暂,想要活出自我,没有很多时间允许。

远古时期,人们出于生存的本能需求,会依附于组织,大家族。如果和族人们的做法不同,可能连活都活不了,更不要说发展了。

而现在不一样了,人们解决温饱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而是要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去注重打造我们的影响圈,塑造个人品牌。而不止是只是一味地关注别人,或者为了一点儿别人赋予你的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

这十点标准分别是享受工作,拥有亲密的朋友和家人,稳定的经济来源,身心健康,适宜的生活方式,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有效的思维习惯,放眼未来,感觉自己每天在不断的前进。

相关文章

  • 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496天 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这挺有意思的。 现在我们获取信息太容易了,简直就是信...

  • 阅读,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俗话说“多多益善”,我们在阅读中也经常抱有这种心态。下单了很多书,搜集了很多电子书,收藏了很多文章。 然而,这些书...

  • 少即是多,少即是得

    正在调整自己早睡早起的习惯,昨天按照作息来的。早早起来,大概四五点钟就醒了,有意识的就起床了,再也没有往日赖床的心...

  • 少即是多

    彭臻华 文 周末看了一部最近在国内热播的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的就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

  •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 少=多? 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答: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个观点容易被记住,而很多的观点,每个都记不...

  • 少即是多

    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自由”成为内心深处由来已久的渴望。总以为只要自己努力,能力提升了,自由度就会大了,可是越...

  • 少即是多

    也会会犯错但我不想什么都不做

  • 少即是多

    直到昨天我才把6月份的生活进行了梳理和复盘,而此时7月快过半。为什么拖到现在呢?因为总有事情排在它前面,总在处理那...

  • 少即是多

    在我们传统认知里,一个人同时做好几件事,意味着效率越高。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注意力被分散,越做越忙,难道就...

  • 少即是多

    书目:《见识》 章节:第二章《人生需要做减法》 很庆幸自己没有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很多的选择。从第一份工作一直做到现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即是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nr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