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微博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正儿八经打卡的普通小白领,做的工作算是和专业相关的传媒产业。作为一个有着多年职场经验的人,在我上大学那会儿,职业培训大多教你的是「新人如何快速成长」「怎样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关于职业生涯,每一页传递的都是朴素的人生价值观: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新时代来临,如今摩登的白领们不再费心和大家聊鸡汤了,快节奏的潮流步伐里,「能力」不再成为首要,找到一条快捷通道,好像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看到这儿你大概知道,我说的是最近火起来的一则广告。一些朋友可能已经看过,某个衣物租赁的APP讲述了一个「女生靠穿衣发迹的故事」,片头便明晃晃的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穿对衣服就能改变人生。
整条广告让人瞠目结舌。
首先,女主角在终面时战胜了双学位、全A奖学金、擅长八国外语的竞争对手,理由竟然是「穿了一套非常有型的西装」,让她看上去很专业。
女主在职场里一路披荆斩棘,从小小职员打败上司,赢得客户,靠的就是衣着光鲜,周身大牌。
除了事业顺利之外,女主还靠着一套Prada的礼服认识了青年才俊。
故事的结局是女主摇身一变,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回顾人生,每一步都走的太容易。
她感叹,每个月只要花一点钱租衣服,就能拥有光鲜亮丽的人生。
EXCUSE ME???我无意再去讨论整个故事的荒谬逻辑和职场应该有的样子,只是想说说如今消费主义捆绑下的女性形象。
我为什么非常痛恨这则广告?
坦白说,如今营销号层出不穷,时尚博主们也一茬茬接替,金主希望抓住购买者的心理去促销这件事本身合情合理。但我实际上厌恶的是——把女性定义成拜金物质爱慕虚荣的族群,并且不断去商品化女性,误导年轻女孩。
人生向来不容易。
一个二十岁的小姑娘一步步走来,成长为自信自立的独立女性,这其中所经历的道路不是仅阔腿裤配高跟鞋就能概括的。她的选择、她的纠结、她的努力和她的局促,哪一段单拎出来都能写成一本《罗子君的前半生》。
当我以为现代社会开始逐渐淡化一个女人美貌的重要性,转而关注她背后的故事时,竟然有人输出了这个无比扯淡的所谓「职场潜规则」——穿对衣服就能成功。
没错,我们从来不否认外表和衣着对于职业提升的重要性。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乃人之本性。但在资本社会的宣传下,所有商家和媒体反复去巩固这一刻板印象——美女才应该被爱戴,美女的人生比平庸女孩来得更一帆风顺。
早前有批量的韩剧也给没有头脑的漂亮女孩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找到一个爱你的霸道总裁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相貌平平的普通女孩们只剩在职场里独自打拼,孜孜不倦,最后成为一个孤独终老的女强人。
可怕的是,留给女精英们的最后窗口都被堵死了。只要你不够好看,不会穿衣,职场晋升的机会没有。
而且这则广告的导演似乎忘记了,你们拍的是职场主题好吗?!
可能受现在家庭国产伦理剧的误导,很多人眼中的职场无非是谈谈恋爱喝喝茶。前段日子大火的《我的前半生》,编剧对于咨询行业的理解也是让人大跌眼镜,解决问题全靠主角的人设光环,动动嘴皮子就能引领家庭主妇变身精英。高管的日常里全是狗血的感情和奇葩闺蜜。
诚然,职场是残酷的。某些暗藏的潜规则尽管秘而不宣,也成为人人皆知的秘密。
举个例子,一个选择背LV见客户的女高管,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这一点——我背LV,这象征着我的地位、职级和你对我的认同感。
是的。奢侈品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和商品本身的价值毫无关系,你所购买的无非是它能在社会中给你带来的「符号价值」。
但可怕的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将这种符号价值认为是全部。
穿着奢侈品的「符号」,误以为能够靠着这个符号掌握这个符号代表圈子的资源、人脉甚至是机会,是小孩子才相信的事。
而一个想要去改变自己人生的都市女性,理应记住,能够帮助你改变人生的关键在于「符号」褪去后的真正自我。能实实在在留给自己的真我,是你看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条路,披荆斩棘过的每一道伤,但绝不是你衣橱里的一件件衣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