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已经没有为母亲提起手中的笔了,上次还是在小学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给母亲的一封信》。当然,那只是儿时随波逐流的摘抄罢了。转眼间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这期间写名人、写景色、写父亲,唯独没有母亲的身影。仔细想来,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把母亲作为素材,为她谱写一篇并不华丽的文章。微信、扣扣的普及,让写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也不例外。大学这几年,与母亲的交流也只有微信,也仅限于那些枯燥的文字与表情。今天是母亲节,想着有很多话要对母亲说,可是拿起笔,又无从下手,这才发现写信要比发微信投入更多的心思。也许是母爱很平凡,平凡到尘埃,看不到,摸不到,让我们都忘记了该如何去表达它,但是这种情却是让我们一直低吟浅唱。
与所有母亲一样,我的母亲善良、温柔、幽默,偶尔有些小唠叨。她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在我青春的记忆里留下了欢声笑语。纵使风华如流沙一般散去,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依旧那么清晰,那么温暖。
童年记忆里的母亲总是扮演着“慈母”的形象,每一次父亲批评我时,母亲总是在旁边极力地维护我,带给我许多欣慰。每次放学回家,她早已做好了饭菜,接过我手中的书包,为我盛饭。即使是简简单单的家常菜,也胜过美味佳肴。在上学的这几年里,母亲从未让我干过任何事情,洗校服、包书皮等等,都是她亲力亲为。还记得临近高考的几个月里,上完晚自习回家将近十点,但是母亲还是亮着一盏灯等着我回来。虽然灯火阑珊,月朗星稀,但自己心里却是亮如白昼。母亲安静地看着我吃完夜宵才去休息,早上又早早的为我准备好早餐,目送我走出小区门口。虽然有时候,母亲的唠叨让我感觉有些心烦,但仔细想来这只不过是她略显仓皇的表达而已。
高中毕业后,一人独自来到长春读书。大学不太好,但是父母还是不远千里来送我。炎炎夏日,母亲东奔西跑为我准备生活必需品,亲自为我铺床,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那天晚上,我与父母在寝室楼下分开,转身的那一刹那,泪水不断在我眼角打转,从未有过的不舍瞬间在那一刻占据了整颗心。离家在外,所有的不开心,不如意都要自己独自承受,但我还是会在自己最疲惫的时候,给母亲打个视频,听见那声轻柔的呼唤,也让自己卸去一身劳累。每次父亲给我打生活费时,母亲都会偷偷地把她的零花钱全部发给我,让我买点好吃的,虽然是很小的金额,但也带给自己心灵的震颤,心中盛满感动。大学四年,走过很多城市,认识了很多人,但每一次取得好成绩,每一次被他人肯定时,第一个想要分享的依然是母亲。这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只华丽的木偶,曲终人散后,才发现身后无数的金丝银线,牵动着彼此最初的念想。正如无论走的多远,华灯初上总有一盏灯火一直为你亮着,那是母亲一直在挂念着你。
每一次寒暑假回家,从出发的那一刻,母亲的电话从未断过。进入久违的城市时,母亲依旧像以前一样等着我回来,就像小时候等我放学回家。熟悉的身影,熟悉的言语,熟悉的饭菜,让自己感觉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港湾。与母亲一起唱歌,一起疯玩,一起散步,一起逛街,一起开玩笑,笑得前仰后合,毫无形象。这时母亲的身份似乎又变了,变成了我的小姐妹和好朋友,我喜欢这样的相处,贪恋这样的时光。一个多月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后知后觉才发现要返校了。母亲依然像小时候为我准备书包那样,早早起来为我准备行李,亲自送我去车站。这似乎又是一场等你放学的旅程,而我总是装作平平淡淡的样子,略显匆忙地离去。直至车驶出车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而自己的那种情绪才被深深压在心底。
母爱是无私的、无我的,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无需太多刻意的修饰与点缀,它依旧那么光彩夺目。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也许我们对母亲的关爱越来越疏远,也许对他们的问候越来越淡泊,但母亲对我们的关心一如既往,从未改变。
九个多月未见,母亲大人,您可安好?是否还在灯火阑珊里挂念着我?是否又长胖了?不过没有我陪你一起吃到撑,应该是不会胖的。母亲节缺席的自己,甚是惭愧,没有为您亲手做一顿饭,没有当面说一声“母亲节快乐”。但愿下个母亲节,我可以陪您一起度过。最后,祝愿我的母亲:母亲节,快乐。永远年轻,永远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