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情书》,影片开头博子躺在雪上,任漫天的雪花落在脸上,她放空的眼神似乎正望向一个遥远的过去,又似乎在试图感受另一个世界。她站起来,往山下跑去,电影戛然而止,我因为别的事情将它关闭。后来很长的一段时候,那片被白雪笼罩的山坡,那个黑色衣服的悲伤的女人,成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唯一印象。压抑又悲凉。
直到昨日完整的将电影看完,那种沉睡在心中的压抑感才被彻底赶走。原来,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一封写给天堂的信牵起了两个女孩之间隐藏的那条线。思念着死去的未婚夫的渡边博子往他曾经的住址写去了一封信,却误寄到了与未婚夫藤井树同名的女孩家里。在吊儿郎当的送信员那里,电影第一次提到了情书这一词。送信员捡起被藤井树遗落的信,问她“情书吗?”藤井抢过信,没有回答。只是一句调侃,却成了电影的点睛之笔。
那封信的内容简单到可以让人忽略:“你好吗?我很好”
多么奇怪啊,一封信,却只写了一个如同开头一般的问候。
可到了故事最后我才知道,这一句问候,对博子来说是多么复杂。溢出内心的思念,可笑的试探,以及难以遏制的爱。对于死去的爱人这一道伤口,她的这几个字,是一次勇敢的触碰。
也是因为这一次触碰,让两个女孩有了联系。女孩藤井树应了博子的情求,开始在给博子的回信里回忆那段有关男孩藤井树的青春。在这段回忆里,那些隐藏在岁月里的情愫渐渐显现。
电影的名字叫作《情书》,可情书不止博子写给天国藤井树的那封“你好吗,我很好”。
如果情书的定义是传达感情的信,那么女孩藤井给博子写的那一封封回信,即是她对男孩藤井的回忆,也是男孩藤井在多年后借她的手写下的情书。
这也是电影的两条主要感情线,渡边博子对死去未婚夫的深情,年少的藤井树对女孩的暗恋。
两条线并不排斥,因为我始终相信藤井树对博子的爱也如博子对他一般,是真诚而又深切的。只是这段感情可能是以那张似曾相识的脸为开始罢了。
藤井有一种属于少年特有的倔强与骄傲,在那次运动会上,就算腿骨折了他也要冲向属于他跑道。他对女孩的暗恋也是骄傲的,骄傲且含蓄。他会用力的推倒惹得女孩难过的人,却不会上前去安慰;他明知道错拿了女孩的试卷,也要故作正经的等着女孩主动来问自己要;他会在路上做恶作剧欺负她,也会幼稚的把她的名字写在每一张借书卡里。
可能一模一样的名字就注定了他们之间将会存在一种无形的亲密。在最后一次见面时,男孩藤井树去了女孩藤井树家中,让她帮自己将借的书归还。因为名字一样,所以你就是我,我也可以是你。因为名字一样,所以你可以用我的名字去帮我还书;因为名字一样,所以我可以用你的名字在书里写满有关我的心事。
那本《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上,正面写着他们共同拥有的“藤井树”,背面画着那个被藤井树藏在心里的女孩。
这也是一封情书吧,只是那个骄傲的少年暗搓搓的写下后便离开,那个懵懂的少女在多年后才发现。
故事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博子对着藤井树死去的那座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
这句藏在她心里的思念,曾经被藏在那封可笑的信里,而现在终于可以大声喊出。
有些伤口,只有承认了它的存在,它才有被治愈的可能。
博子走出来了,在那片雪地里。
女孩藤井树的因感冒引起肺炎,那个下楼都不方便的爷爷,背着她在雪地向着医院放肆奔跑,争取到了救助的时间。
从医院醒来时,藤井那藏在心里的感情,在经历了死亡后也开始凸现。可能是对她死去的父亲,可能是对那个再也无法相见的少年。那一刻,她也和遥远的博子一起,不断的重复着那句话:
“你好吗?”
“我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