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熙宁元年,光禄卿程师孟任福州郡守,修城池,浚河渠,治桥梁,兴教育……功绩斐然,为民造福,公暇之余常到法祥院游览,喜登一方岩石上吟诗,寺僧特为此请他题刻光禄吟台,四字于石北,光禄吟台便因此而得名,吟台外南侧的坊巷也被人称作光禄坊。
还有一种说法是:仓前后巷都护庙中所祀的宋代少保,金紫光禄大夫方寊,《榕城考古略》中予以澄清:俗谓光禄坊之名本此,非也!宋朝末年寺废,法祥院渐入民居,元,明以后光禄吟台多成为官宦名士的宅第。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光禄吟台归盐道叶敬昌所有,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受叶敬昌之邀,来到吟台作客,并放鹤于此。后人在林公放鹤处的岩石上刻下鹤蹬两字,咸丰二年(1852年),曾翻译小仲马作品《茶花女》的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林纾的父亲林国铨在玉尺山典得房屋居住,林纾在玉尺山房内度过童年。同治年间,玉尺山房成为员外李作梅宅院,李宗言,李宗袆兄弟与同光派闽派著名代表人物陈衍,郑孝胥及林纾等人交往甚密,经常在光禄吟台聚会作诗,并在此成立了诗社——福州支社。
光绪七年(1881年),著名学者郭柏苍入住玉尺山房,他在光禄吟台内潜心营造,留下:漾月池,柳湄小榭,蕉雨室,偃月寮,沁泉山馆等众多景观。宣统初年(1909年)光禄吟台被官府没收。光绪九年(1883年)状元王仁堪在光禄吟台上留下摩崖石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宝琛的夫人,王仁堪的姐姐王寿眉在玉尺山房创办第一所女子教育机构——女子师范传习所,王眉寿任监督,民国二年,冰心曾在福建女子师范预科学习,民国期间,玉尺山房曾为福建盐运使衡署。解放后,光禄吟台成为省级机关的所在地。
目前,光禄吟台内仍保留有漾月池,池上的古桥,法祥院石盆,宋代至民国的多段摩崖题刻等古迹,该地于1961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三坊七巷内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文物景点。
光禄吟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