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八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有言:政者正也,为政以正。正者,不偏也,其行不偏则所以中也,其行中以为日常则所以庸也,行止得其所,行止得其所宜,所以“中庸致和”也。人所以正,顶天立地也;树所以正,上承日光下接地气也。
欲正天下者,无如自正而正天下。天下人所景仰与追随的君王,自身先做到中庸致和,然后可以平和公正,则天下人莫不望而知之,影而从之,虽不能致和其身,亦可以中庸其行,则止其所止也。而其身不正者,虽欲使天下之人之事有所正,不可得也,无非皇帝新衣,徒增笑尔。
故曰:为政在人,自正其身,则贤能在朝,政通人和。不正自身,则奸佞当道,人事两敝。君王不能修身齐家,何谈治国平天下。古人质朴,尚且需要自正而正人,今人多智多欲多情,不自正何以正人乎。
道大者,其法所制者广;道小者,其法所制者狭。明王或以道德和合天下,或以仁义礼法社会,或以王霸威压众人,皆须依时势辩证而施治者也,非僵化不变也,以道德合狡黠之徒聪明之辈,莫不速败,取法不当也。所以,时代不同,人情世故之所变迁,所处环境文化不同,所取法者亦权变者也。
是故,秉其要者,在于中庸致和。道德之士,以道合,以德顺。礼法之人,以礼和,以法约。奸诈之徒,以威止,以力敌。然后,以风行天下之势,教化之,使止其所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