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时义19

中庸时义19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24-12-29 06:51 被阅读0次

其十八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有言:政者正也,为政以正。正者,不偏也,其行不偏则所以中也,其行中以为日常则所以庸也,行止得其所,行止得其所宜,所以“中庸致和”也。人所以正,顶天立地也;树所以正,上承日光下接地气也。

欲正天下者,无如自正而正天下。天下人所景仰与追随的君王,自身先做到中庸致和,然后可以平和公正,则天下人莫不望而知之,影而从之,虽不能致和其身,亦可以中庸其行,则止其所止也。而其身不正者,虽欲使天下之人之事有所正,不可得也,无非皇帝新衣,徒增笑尔。

故曰:为政在人,自正其身,则贤能在朝,政通人和。不正自身,则奸佞当道,人事两敝。君王不能修身齐家,何谈治国平天下。古人质朴,尚且需要自正而正人,今人多智多欲多情,不自正何以正人乎。

道大者,其法所制者广;道小者,其法所制者狭。明王或以道德和合天下,或以仁义礼法社会,或以王霸威压众人,皆须依时势辩证而施治者也,非僵化不变也,以道德合狡黠之徒聪明之辈,莫不速败,取法不当也。所以,时代不同,人情世故之所变迁,所处环境文化不同,所取法者亦权变者也。

是故,秉其要者,在于中庸致和。道德之士,以道合,以德顺。礼法之人,以礼和,以法约。奸诈之徒,以威止,以力敌。然后,以风行天下之势,教化之,使止其所止。

相关文章

  • 20210531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9

    20210531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9 政治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点是相互影响的,而非相互独立存在的...

  • 《中庸义疏》·自序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所开创的儒学不同于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儒学乃大中...

  • 中庸-19

    原文: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概要:孔夫子说:“思想极端,喜好阐发异见;行为奇异怪诞,常做出...

  • 国学的数学原理与社会理想的发展方向

    “义者,宜也”(《礼记·中庸》),《墨子·经上》说:“义,利也”,《朱熹集注》讲:”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 切脉中国人的义-2017文化觉醒元年11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 详解《三字经》目录

    一、缘起 二、性善 四、教子 六、学义 二六、中庸 二八、孝经 三十、易经 三一、尚书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 转载| 钱穆:《中庸》新义

    (收录于《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二)) 《诚明》篇 天人合一之说,中国古人虽未明白畅言之,然可谓在古人心中,早已...

  • 义精仁熟,没有私欲,才能做到中庸――中庸心得(九)

    义精仁熟,没有私欲,才能做到中庸――中庸心得(九) 文/乐呵呵777 第九章心得体会: 在第九章中,孔子说:“天下...

  • 玄远冷隽 高简瑰奇 ‖ 第十期 庚子之殇

    《大学》谓之“致知格物”,在《书》谓之“精”,在《中庸》谓之“慎独”,在《孟子》谓之“集义”,其工夫一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时义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qb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