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势力初创,上下厉行节约,与民休养生息。官民融洽,社会欣欣向荣。然而几代之后,王朝就不行了,在外忧内患中覆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农民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真的脆弱,他们承担着社会运行的责任和义务,却没有什么权利,可以说是奉献者。官员和地主享受着许多资源,但他们是索取者,并不创造实际效益。官员地主因手握资源,长势良好;反观农民,地就那么大,人就那么多,始终成长不起来。一方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就供应不上了,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何维持生活开销?先着急的是官员地主,他们长的壮,饭量大,最先饿。怎么办呢?可以看到封建集团大多都选择了同一条路,抢!这招见效快,效果好。
想当初,祖上建功立业,整顿吏治,轻徭薄赋,爱民如子,其乐融融。现如今,这些人将刀伸向了自己的生产者,颇有杀鸡取卵的味道。到了这一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都过不好了,那开打吧,谁打赢谁当家!这里解释一下抢,肯定不是明抢了,是暗抢,比如加税,兼并土地,总之就是夺农民的资源。
那么当权者除了抢没有别的路了吗?要说路确实有,但是难度大。试想一下,口粮不够了,这些贵族会一顿一个菜吗,会亲自下地耕耘吗,会遣散下人吗?凡事亲力亲为,他们显然做不到,这样相当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权。话说回来,能走到抢这一步就说明已病入膏肓。
最后,王朝倒闭,势力重组,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层与劳动层,封建王朝就这样循环往复。即使有些个明君顶着压力改革一下,但这也只是暂缓一下,于事无补。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享受权利去了,就算有的人心中有数,也被淹没在茫茫人海。
那么千白年来王朝里的的人就没有找到更替的原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