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纠结一个问题,孩子是持续性学习有效率还是张弛有度更好?听起来毫无疑问是后者吧!但生活实例却有待考证。家有9岁萌妹一枚。有时是乖巧体贴的小天使,有时却是固执倔强的熊孩子。而这两种角色转变和持续性学习管理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她的常态是爱玩,调皮,学习自主性较差,能拖绝不抓紧,不到最后一年绝不学习。但如果对她进行2-3天的严格管理,早上起床以后就规划好一整天的学习生活,逐渐就惯性似的形成规律的习惯。每天到了那个点,她自然会知道该做什么,不用家人操心。这样她自我感觉充实,家人也很轻松。可是,一到节假日,家人带她出去放松放松或是和小朋友玩耍玩耍,那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第二天再开始学习的时候,她就感到委屈抵触,觉得自己应该出去玩的而不是学习,于是乎用各种拖延来无声的反抗,如果逼急了就放大招——哭。家人又要让她重新形成学习习惯。这样看来,所谓的“放松”真的好吗?带来的机会成本是不是太大了些?众所周知,张弛有度是最好的,那么“驰”的尺度是多大?方式是什么?如果把握不好的话是否会适得其反。相比之下,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应当形成合适的节奏,让好的习惯引导我们成长、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