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过教学的好时机
一个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有学生在说月的诗句时,说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老师说,这个“月”不是月亮的意思,却并没有告诉学生或展开讨论,漠视了一次真正有意义的讨论机会。
其实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学生回答准确的,学生都回答准确了,也就没有教学的必要了,课堂上很多老师做的是无用功。
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两岁多了,忽然有一天发现孩子的左手攥得紧紧的,怎么也掰不开。她很担心,就给我打电话,希望我问问老公,看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医治的办法?她告诉我:孩子是因为有一天手里捏了一颗石榴籽儿,他奶奶和爸爸不让他吃。他就自己把石榴籽紧紧的攥在手心里,任凭爸爸和奶奶两个人大呼小叫,任凭他们两个人使劲地掰手,可是他就是不放开,但是这一天之后孩子的手就一直攥得紧紧的。只有晚上他沉睡的时候,手才伸展得平平的。她很着急,问我该怎么办。答应问一声老公,可是我已经心里明了:这是大人们借着爱的名义对孩子的伤害。大人的语言透出焦虑、担忧,大人的行动也使孩子敏感地感觉到他的手是不能打开的,打开了就不安全了,所以他就死命地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只有在睡着以后,才放松了警惕。有时候我想: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关注是不是太过敏感?往往借着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反而给孩子带来了不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