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轶趣
还记得那时,值班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有个共同嗜好,即闲来无事翻看值班记录。既能打发无聊,又能发掘乐趣。比方说,有的人用“平安无事”四个大字一笔带过,或遒劲有力,或潦草洒脱;有的人事无巨细地记载,从来电号码到交谈详情、处置措施及反馈情况,均头头是道;有的人除了正常记录,还不忘反映一下“床单不洁、窗户不严、暖气不热、收视频道不丰富”等民生问题,俨然把记录本当成了“意见薄”。
不仅如此,你要是足够细心和足够八卦,还能从值班表和记录本对照出谁和谁串班了,谁替谁多值了。大家都是同僚,平日里对各自笔迹(签名)也有所熟悉,只需不经意间,你便会发现这一班是本人无疑,那一班似乎是旁人代劳。
值班作为一项工作,规矩还是健全的,纪律还是严明的。至于偶尔喝了酒或晚来早走,只要不摊上事儿,也就民不举官不究,无伤大雅。
有一次同仁小聚,正赶上我当晚总值班,不去肯定不合适,去了小酌两杯也情有可原。不知道那天有什么神奇的感应,不但力推了沾酒,而且提早就回到值班室休息。果不其然,半夜有学生与校外人员发生肢体冲突被扣留在派出所,警方打电话给值班室让校方派人担保带回。这不巧了么?这不巧了么!本人在处室内正好分工负责学生日常管理,遂马上和处长简单汇报一声,直接去派出所调停处置了。试想,如果当晚身有酒气,职责所在又恰好值班不得不去,让学院同事或外人撞见总归是不大好的。
事情总有两面性,有不情愿前来值班的,就有主动要求替班或换班的。比如单身(未婚或离异的)、家里临时来人住不开、近日夫妻吵架、烦心孩子学习等状况,不如做件好事、送个人情,把值班室当成客房或避风港。至于有没有借此“良宵”私会情人、勾搭师生的,我倒还没风闻,据传别的学校爆料过。

值班瞻望
私以为,类似我们这种单位的总值班,多半是形式大于内容,尤其平日。若说寒暑假白天、晚上分别安排一下值班,倒还似乎有那么一点儿必要。再者,如今的各级工作微信群和日常微信联络便捷得不得了,又何必拘泥于人在哪里值守,值班电话固定什么号码呢?
依我看,延亘几十年的企事业值班制度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改革一下。就像现在执行的指派专人值班,背后往往还对应着某位校领导带班,即便有重大紧急情况通过值班人员汇报至校领导,也需要校领导根据轻重、依据分工再行协调,不仅传递效率不高,而且无端浪费人力。
迄今,告别办公主楼(权力中心)两年多了,总值班的过往已成昨日黄花。似乎没听说该项制度有大的调整,那么理应按部就班地贯彻始终。至少,在技防和物防还不能完全取代人防的时候,以安全保卫为中心的值班仍需坚持。而我所谓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那类总值班,除了写进工作规划、方案、总结,则越来越视如鸡肋,越来越味同嚼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