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走318川藏线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了。
来,是因为芒康的项目。回,也是因为它。
一路的高山,一路的河谷。
从海拔4300米的海子山,到5300米的折多山,中间标注距离不足300公里,经过的高反缺氧区不下十处。
第一次进藏就把身体素质倍儿棒的我,搞得七昏八素的。





明明是阳历五月中旬,怎么还有雪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古人诚不我欺也!回来后,偶尔翻了翻地理方面的资料,才明白,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会下降5度。果不其然!
问题是气温低没事,穿厚一点。缺氧啊,葡萄糖、红景天、感冒药、氧气等等等等!吃了无数(不记得多少遍),折腾了三四天,到巴塘住了一晚上,好了。问当地人,海拔只有二三千米!哦,确实高反了。
本身是做绿化工程环境治理的,来回的路上,都看到路旁的山侧面,大量的裸露层。


有治理过的,有原始的。治理也仅仅是挂网完事。

为什么不把喷播植草技术进入藏区呢?
从沪定以西到芒康,全长650公里,裸露宽度4米计算,差不多260万平方米。按300元/m2,将近8个亿的费用。工程的难度,主要是土源不足。但是,如果要治理,还是有办法的。
不然,七八月份进入雨季,水土流失会更加严重。
时间不会太长,未来几年里,随着青藏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剧,随着高山地区乔木的逐渐消失,青藏高原水土保持将成为一句空话。
途径理塘高山草甸时,除了远处的雪山,就只剩下放牧牦牛的草甸。高羊茅和黑麦草是当地的主要草种。波斯菊和高杆蜀葵,在当地花期很长。
想不明白的是,在内蒙生长的梭梭,为什么也会在西藏的低山上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