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开始了红楼的阅读。一直想进行一个深度的阅读,终于开始了。
蒋勋老师说,人难以逃脱注定的宿命,就像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无论如何,他都没有逃脱注定的宿命。
黛玉还泪,所以整日哭哭啼啼便是她在人间注定的宿命。
英莲长到3岁,就和父母的缘分尽了,也是她的宿命……
蒋勋老师在书中提到,他的一个朋友说,命,就是本命,就如一辆车,你是奔驰车还是其他车,在出生的时候就定了。而运就是路,有可能一辆奔驰车一生都奔波在一条坎坷的道路上。
宿命早已注定,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常听父母说:“出气的都是假的。”真真假假,只不过是一时的感慨,活过半生,也不一定会真的了悟。
我的父母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对人生有着特别深的感慨,特别是母亲,有好几次心受重创。
母亲24岁的时候,婆婆(我的奶奶)就去世了;她从此挑起了一家的重担,至今已经劳碌了三十年。
几年后,我的小姨(母亲的妹妹)也去世了,小姨去世之前,小姨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后来患了痢疾,一病不起。
当爷爷把小姨去世的噩耗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直接瘫倒了,恰逢有个人来家里要账,母亲从炕上起来,去柜子里找钱,人无法站立,趴着从地上往柜子旁边移,那个要账的人以为母亲得了重病,要钱的话没说出口,赶紧走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母亲的内心就受到了重创。
又过了没几年,我的二姨父在煤矿遇难。那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母亲有一段时间总是心神不宁,于是打发父亲去探望外婆。父亲从外婆家回来,带来的二姨夫去世的噩耗。母亲听后,便放声哭了起来……我和妹妹被吓哭了,哭声引来了大婶,听闻二姨夫遇难的消息,大婶也哭了起来,因为大伯几年前也在煤矿遇难……母亲和大婶哭着各自的惆怅,我和妹妹被父亲唬住,没敢再哭……
二姨夫去世三年后,二姨也病了,医院辗转,最终在大年三十去世了……二姨在病中,给小弟织了件毛衣,母亲把那件毛衣留了好多年,有一日,拆旧衣服的时候,母亲把那件毛衣也拆了。我在旁边看着,问母亲为什么不把那件衣服留着,母亲突然飙泪,说每次看到徒增伤心。三姨和二姨嫁在同一个村子里,二姨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去过三姨家。她怕看见二姨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地方……
多次重创之后,母亲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过年的炮声总会让母亲惊心,心跳加速,内心充满恐惧,严重的时候,母亲会把自己关在黑暗里,不让我们发出任何声音……
聚散,离别,心被伤地太重,是很难复原的。所以母亲很少有心绪宽慰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担忧。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只有相聚和离别,其他到头来,不过是虚无。
蒋老师说,很浅的缘分,只要珍惜,便是很深的缘分。再深的缘,如果不珍惜,也是很浅的缘。
缘深缘浅,或许宿命早已注定。就如红楼中,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只因对落魄的贾雨村多看了两眼,就侥幸地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蒋老师说,红楼是一部充满悲悯的书,只是在描写,在叙述,但没有任何评判。
或许,在一本书里大彻大悟,也是宿命的一种吧。红楼的书卷铺开,愿我在阅读中遇见另一个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