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声声鞭炮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可是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春晚越来越难看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记得我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就坐在妈妈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去赶集,买新衣服、糖葫芦、糖蜜饯……还会买很多我已记不清是什么材质做的红色的花戴在小孩子们的帽子上。
在家里大人也忙起来开始准备年货,做豆腐、炸丸子、磨汤圆面……忙忙活活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新年。
到了过年这一天我们就早早爬起来挨家挨户去拜年了,拜完年就揣着满衣兜的糖果蹦蹦跳跳地回家向妈妈上交压岁钱了,当时还天真地相信她会真的替我们攒着。
到了十五那一天,大人们开始忙着用面蒸灯蒸龙,小孩子就跟小伙伴们一起一人挑着个灯笼满大街晃悠,那会儿没有放电池的,都是在灯笼的底座上点跟蜡烛,一阵风刮过蜡烛可能就被吹灭了,也有可能被我们一不小心晃歪了蜡烛,将灯笼葬身火海。
而如今,新衣服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每次双十一更是购物者的狂欢节。而年货再也不需要我们从早忙到晚的自己亲手做了,你需要什么年货,超市里都应有尽有。
至于春晚,我印象里最深的一首歌是《辣妹子》,舞台上只有宋祖英一个人。第一次听的时候真好听啊!这个歌手好漂亮啊!然后不久,我爸就给我买了张宋祖英的专辑回来。然而现在就像网友说的,一个节目的表演人数不过百好像都不好意思上台了。小品的笑点也越来越少了,再也看不到“狗不理包子”那样经典的节目了。
确实,在物质方面,过年真是越来越没意思了,可是在其他方面,我却觉得年味依然很浓。
年味是在年三十那天我看到我爸抱了一箱酒去我大爷家(洋气的叫法是大伯)的时候,我立马抢过,一溜烟先到达,实现我小时候对大爷大娘的承诺——长大了买酒给他们喝。我总是能把他们哄得笑起来见牙不见眼。
年味是我们一起在大爷家贴完对联,再回家使唤我妹妹贴四叔早早给我们准备好的那一副,甭管在哪我都是只站在那看不干活的那一个。
年味是小时候叔叔婶子教我包水饺,现在我再把它教给我妹妹,可是怎么都教不会,生气把她赶到一边,干脆自己包。
年味是亲朋好友在外地赶回来,不为别的,只为回来看看年迈的父母,见见好久不见的老友,跟他们一起吃顿团圆饭。爷爷八十多了,他说他没什么要求,就想看到孩子们在一起团团圆圆的。
一年在外忙忙碌碌,有欢笑有泪水,回家过年,和他们一起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才发现曾经所以的酸甜苦辣都已变成了一份美丽的回忆。
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的方式改变了,而不变的,是这抹不去的浓浓人情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