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凤求凰》时,但觉有太古情愫自丝弦间汩汩流出。琴音初起,幽微如星子初现,继而缠绵悱恻,竟似将仓央嘉措笔下那“相见、相知、相恋、相思、相欠”的因果,一一谱入七弦十三徽之中。
司马相如当年以琴心挑文君,想必亦是此等光景。琴声里裹着灼热的胆气与羞怯的试探,忽高忽低,时疾时徐。高处若仰慕之切切,低处如私语之絮絮,岂不正是爱情初萌时那般忐忑与甜蜜的交织?
而今人听此曲,多半要笑古人痴顽。在这算计分明、进退有度的年代,谁还肯将一颗心全然托付,任它经受情爱风雨?我们精明地计量付出与回报,谨慎地保持抽身而退的余地,却忘了爱情本就不是一场公平交易。
琴曲渐入佳境,如恋人之相知相惜。旋律往复应答,似唱随和,浑然一体。中间偶有变徵之声,略现波折,但终归和谐。这岂非暗示:情路虽难免坎坷,但真心相携者终能曲调谐和?
值此七夕,星河耿耿。听罢《凤求凰》,忽觉应当暂放下斤斤计较的精明,再相信一次爱情。不必惧怕相欠相忆,既知是醉梦一场,何不纵情沉醉?毕竟,人间若没有这些痴人,该是何等无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