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大叔 清江风情 10月27日
图谱编号:ESB_TP_50_sc3036
直径:~36.4mm
厚度:~1.9mm
重量:~16.4g
铸造地:湖北恩施
材质:黄铜 杂铜
存世量:~甚少
评级:~七级
参考价:~
藏品图样:
图样来源:
湖北恩施·恩施市·张志林图片
基本特征:
正面:
大字“軍政府造”纪铭, 勾点宽盖偏車軍,折撇垂收横文政,勾托包点寸府,高点断舟造;中花U顶花,整体菱形,顶部U形如昆虫两触角;大字“四(川)銅幣”纪地,川字部位只有三个并排的不规则三点,不能辨,其它三字上、左右分列,左上右下开口折角不连横四,川幣部位铸压印币背面该有的底线、小圆圈、中圈、边花的部分图案,折撇点捺点金、左上开口同銅,幣字只显右半部分;点珠圈只余右半部;左边星不显,右星为四点边星;无纪值;短细内齿稀疏不均。
背面:
大字“(中)华民国三年”纪年,中字不显,左开口挑勾民,左上下、右下开口國,低撇点竖年,地章2——5点部位铸压印有币正面该有的纪值“當制錢五十文”和部分珠圈图案;分水圆廿离横尖口、离廿三笔人宽土漢;中圈不规则椭圆;十八圆圈只余左半部分;横竖底线倾斜弯曲含糊,有入圈线;左为四点边花,右花不显;短细内齿长短稀疏不均,不全。边齿,无。
此币为一枚趣味品币,在于正、背面各铸压印有背、正面该有的文字和图案,制使此币整体上反映出正背文字图案混淆。错误铸成原因待泉友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有资料介绍,这是局部反打,又称“透打”,部分爱好者称之为“鬼影”。在生产的过程中,铜饼未能及时送入模圈,导致上下模具对撞,形成了另一个面版的纹路,在此冲印时,就呈现出另一面的纹路。
细节特点:
相关知识:
湖北恩施地区铸币历史(4)
《恩施市金融志》第二章第一节“货币沿革”有两则相关铜元的记载,分别摘录如下:
制钱、铜元(铜壳子):民国初年以前,本地市面主要通货是制钱(俗称眼眼钱)和铜元(又称铜壳子)。市面流通制钱有康熙通宝、开元通宝、雍正通宝、皇宋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等,其中常见者是康熙通宝、光绪通宝、乾隆通宝等几种。铜币多系四川流入,币面有“四川铜币”字样,(有兑二十制钱和五十制钱两种)。此外,还有湖北省铸造的“光绪元宝”(可兑十个制钱);清廷户部铸造之“大清铜币”(可兑制钱十文);四川军政府铸造“铜币”(有兑一百文制钱和二百文制钱两种)。
致敬藏友:
借您的文字、图片一用,不为广告牟利,实为编辑图谱搜集资料所求,望得到您的支持和谅解。
若有本图藏品更详尽的历史背景、版式研究、收藏轶闻趣事等资料,望不吝赐教。特别关注恩施版铜元名誉品发现时间、发现人、发现地、发现经过及转手赏玩的轨迹追踪,期盼泉友分享。
所有引用当在图谱中说明,再次感谢 !
《恩施版铜元图谱》 即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