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反复权衡后,我最终决定不开设公众号社群了。这个决定并非轻率,既是对自身学习初心的回望,也和身边人的提醒、自己的实践感悟有关。
最初做公众号,纯粹是为倒逼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通过输出巩固输入,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知识底气。若能在过程中遇到同频的人,一起结伴学习,自然是更美好的事。但冷静下来想,一旦开群,我大概率会被大量答疑请求缠住:解答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会消耗精力,更重要的是,这可能让许多人从“主动跟着学”变成“需要时才找你”。学习最怕的,不就是这种被动依赖吗?
这两天向我的老师请教问题时,这种感受愈发清晰:有的老师会直接给答案,有的却委婉引导“去自己找找看”。后来我才明白,自己寻得的答案,融入思考、沉淀进知识体系,才真正属于自己。就像昨天声乐课上,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曾因病搁置歌唱,女儿鼓励他录视频复健,他却发现“唱了这么多年,竟不会唱歌、跑调了”。重新拾起后,他悟到:“气息够用的人,关键是要学会如何使用它。”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啪”地打开了我的联想——歌唱家平均寿命更长,或许正因为他们“养气”“用气”的本事?把呼吸练得收放自如,不正是最愉快的健康管理方式吗?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走在路上的每一步,都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实践,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印证。选一项适合自己的健康方式坚持下去,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觉醒的决心。
所以,与其急着建群带节奏,不如先守住自己的学习节奏。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向内扎根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