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小说(一)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小说(一)

作者: 北城孱头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21:03 被阅读0次

                                    文/召公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小说(一)

    我是80年代中期上的小学,90年代初小学毕业。那时候在农村,能够阅读的书籍很有限,于是课本就成了我的最爱。每一学期新课本发下来,我都要把里面的课文提前翻一遍。遇到我喜欢的文章,我还会把它背下来,以至于到现在,我还能背下小学的许多课文。

        我记得我学习的第一篇小说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那时候也不知道出处,老师只告诉你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直到后来上了初中,才知道它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十一二岁是一个懵懂的年纪,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就记得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一段一直是背下来的。且在以后的作文中也经常会用到里面的环境描写。从那时起,一个小英雄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以至于年少的我,十分崇尚英雄。从小说中的闰土,现实中的雷锋和赖宁,都是我崇拜的偶像。我觉得这就是小说启蒙的意义所在,他让我心里面留下了美好,在最初的对世界的认识中,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这就是小说的教育意义所在。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小说(一)

      上了初中以后,教材系统的选入了鲁迅的小说《故乡》,我才有机会全面地了解了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中年闰土的麻木,被生活压迫的呆滞,被礼教束缚的思想,又深深的让我陷入思考,而此时的我已经是一个15岁的少年,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通过对比,让我看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农民仍然处在被压迫和被侮辱的境地。此时我的这是直入小说的主题。我心里面的那一个小英雄的形象已经荡然无存。从文章谋篇的角度去分析,鲁迅先生之所以回忆少年的闰土,就是为了让读者有一个鲜明的对比。然后去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让人惊喜的是,这段插叙的完整,选入小学课文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只是针对小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通读文章,了解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让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小说(一)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让人看。对于悲剧之美,我们又可以到高中或者大学进一步的学习和赏析。因此,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赏析小说的目标不同,是符合学生核心素养长远发展的要求的。我那最初的朴素的审美,正是来自于文章所表现的美好的部分,我后来对整个小说的学习,是对悲剧之美的领略,我现在教学这些课文,是传递和引导学生领略小说艺术之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们学过的小说(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le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