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狩猎》
1 总结
共读书9本,写作2.2万字,累计40.7万字。“不只读书”线上读书会正式上线,共举办4场,社群氛围良好,书友们善于思考,乐于分享。
下面来盘点下本月读过的那些书,月初定的阅读主题是阅读(好像有点绕哈)。
第一本,《越读者》,本月读过收获最大,最具启发性的一本。它打破了我对书、网络、阅读的许多认知局限,思路因此变得开阔,就像把车开进了一家4S店,安装上了最新的导航和全息影像系统后,顿时觉得信心百倍,迫不及待要出发。
《洋葱阅读法》,作者彭小六,曾经的简书一哥。它的优点是语言明快,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将阅读这件有些严肃的事,放到海盗游戏的场景中,拉近了书籍与读者的距离,是一本不错的阅读入门书。它重在教你方法,要提高阅读认知,还得读《越读者》。有基础的伙伴,完全可以绕过它,直接读其源头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的艺术》,这本书出版于2004年,距今将近20年,收录古今中外各大名家对“读书”一事的高见,大多数观点,都被现代人引用、熟知,但依然有许多散乱的珍珠,等待有心人捡拾,唯一不足的是字小费眼。
《阅读的狩猎》,很喜欢这本书。封面和内页都是全彩印刷,十分精美。与其说是书,其实更像是期刊杂志。风格气质和《越读者》相近,因为它们的编辑是同一个人。内容上,有部分与《越读者》重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讲述中外书籍的演变历史以及禁书的故事,让人大开眼界。
《低风险的创新》,这是出版社赠书。自从简书有此活动,我一次都没有错过,半年下来,收获颇丰。书评写作,从刚开始怎么凑,也凑不齐2000字,到现在写得随意轻松。拿赠书、写书评,并不是我真正的目的。我是想通过这个方式,锻炼自己“无书不读”的能力。
《心才是幸福的关键》,“不只读书”的第一本共读书。为什么读书会一开始要读这样一本哲学书呢?因为,我觉得哲学和思考是一切阅读的起点。另外,这本书通俗易懂,能让人将看似高不可攀的哲学,与自己的生活、生命联系在一起,去开动脑筋,探究世界的规律和真相。一周读一个章节三四页,能很好地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他们说》,是一本访谈录,接受采访的人,身份各异,有出版家、设计师、历史学家。因为是访谈,东一句西一句,内容比较散,没有系统,好处是读者也可以轻松随意些,随机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读一读,不必从头读到尾。
《小说课》,在社群里听几位老师聊起,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专门解析如何阅读小说、写作小说。一读,传言果然不假。此书值得资深文学爱好者研读。为什么得“资深”人士,因为如果不“资深”,你会觉得如该书作者那般精细缓慢地咀嚼一本小说,实在心累。
《长安的荔枝》,它本不在我的读书计划当中。暑假了,朋友邮寄给孩子9本书,其中就有这一本,薄薄的,小小的,在一堆大部头里,看着挺可爱,我就打开读了。如果满分五分,我给它打三分。读它不用费脑子。你没有读过它,也不用着急,因为你什么也不会错过。
2 收获
本月收获特别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阅读和读书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在阅读方面持续不断的钻研和亲身实践,我的阅读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也朝非夕比。如果不出所料,今年年底就可以达到传说中的“每月10本+,每年100本+”。这种进步令我惊喜。如果知识是一片密林,阅读是一场狩猎,那么,我已经有胆量走出家门,去享受狩猎的快乐和猎物的丰美了。
读书会带给我的是另外一种幸福——被人信任,被人需要。同时,这也是一次挑战:对人和事物的包容,内心的安定,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诸如此类。借着这难得的机会,发现和补足自己的短板。
3 问题
各方面都进行得很顺利,需要提升的是自控和平衡两项能力。
自控是指该干什么事时,能不能按照计划,坚决彻底地去执行,不懈怠。平衡是指当生活、工作各种事务,与阅读、写作等个人爱好碰撞时,能不能协调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精力,不慌乱。
4 感悟
一切从“心”开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安定,世界就能多清澈。
5 检视
日更“作家之家”,计划30天,实际30天。
计划平均每天更文1000字,没有达到,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阅读方面,计划4本,实际9本,超额完成。新增阅读笔记40条,2000字书评一篇,读后感4篇。
6.计划
日更“作家之眼”,不限字数。
读书四本以上,阅后留痕。
“不只读书“社群人数达到50人以上。
至少和一位书友深谈,了解和帮助他解决阅读问题。












网友评论